【题目】如图是赫尔希和蔡斯研究遗传物质实验中的物质示意图及实验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三中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二中的_____________。如果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是图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赫尔希和蔡斯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其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有图三的实验过程,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④ ①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不能实验不涉及DNA
【解析】
分析图一:①为磷酸;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胞嘧啶或鸟嘌呤),三者共同组成脱氧核苷酸。分析图二:④为R基;⑤为肽键(-CONH-)。分析图三:图三表示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最后在上清液中检测到35S。
(1)图二表示蛋白质的分子的部分结构,35S位于R基上,即图二中的④位置;32P位于DNA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上,即图一中的①位置。
(2)噬菌体只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这样可以将蛋白质外壳与DNA彻底分离,这样实验结果更科学、更具有说服力。
(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
(4)图三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没有涉及到DNA,不能观察其作用,因此仅凭该实验过程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时期,在一条大河的南岸的大块农田中发生某种甲虫的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杀虫剂R,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这种甲虫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_________________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向更易产生抗药性的方向演化。
(3)如果A到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河南岸的马铃薯地和玉米地里分别都有这种甲虫种群,经检测发现它们的基因型共有5种,这反应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 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二表示大气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CO2释放量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__,物质乙表示__________。图一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A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二中的
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图二中B点以后,CO2释放量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mL培养液;实验B组:20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_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______(填“数学”或“物理”)模型。
(2)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_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在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是通过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人体内的酶和神经递质均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两类物质都是
A. 由活细胞产生的,成分都是蛋白质 B.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D.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呼吸作用捎耗的物质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某同学将水葙幼苗置于密闭透明容器内,在其他条件适宜不变时,测得其单位时间内不同光照强度不密闭容器内02的增加量(用x表示)和CO2的增加量(用 y表示),经计算得到水稻幼苗的实际产02量和实际释放CO2量,分别绘制成如图中A、B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际实验中,图中m值是在___________条件下测得,水稻幼苗的光补偿是___________,此时水稻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和[H]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c时,如果适当降低温度,该水稻幼苗在单位时间内积累有机物的情况是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 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 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4-D浓度为800mg/L时,抑制插条生根
B. 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C. 生根的平均长度或总长度也可作为本实验的观察指标
D.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00m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