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 |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C.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
D.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 群来源 | 敏感性 纯合子(%) | 抗性杂 合子(%) | 抗性 纯合子(%) |
甲地区 | 78 | 20 | 2 |
乙地区 | 64 | 32 | 4 |
丙地区 | 84 | 15 | 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长颈性状的形成是长期采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
C.人工饲养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的“狮虎兽”不育,说明狮和虎存在生殖隔离 |
D.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
A.雌∶雄=1∶1 | B.雌∶雄=1∶2 |
C.雌∶雄=3∶1 | D.雌∶雄=4∶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