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 | NaCl溶液/% | 红细胞形态 |
1 | 0.5 | ①体积变大,或涨破 |
2 | 0.7 | ②体积变大 |
3 | 0.9 | ③维持正常形态 |
4 | 1.1 | ④体积缩小 |
5 | 1.3 | ⑤体积缩小、失水皱缩 |
分析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当细胞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导致细胞失水而皱缩;当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中,导致细胞吸水而膨胀,甚至涨破.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人的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为等渗溶液.低于该浓度,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反之则会失水皱缩.
解答 解:(2)①由于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所以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0.5%、0.7%、0.9%、1.1%、1.3%的NaCl溶液.
④制成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由于0.7%的NaCl溶液小于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所以红细胞体积变大;而0.9%的NaCl溶液与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相当,所以红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因此,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则他的探究结果会偏高.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将分组更精细一些,浓度梯度更小一些.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也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因为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表现在:①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②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③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剂.
故答案为:
(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⑤失水 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偏高 ②分组更精细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图表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和分解者 | |
B. |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微生物大多是分解者 | |
C. | 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食草动物一定是第二营养级 | |
D. | 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抑制癌细胞增殖 | |
B. | 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 |
C. | 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 |
D. | 按箭头所示方向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的结构a还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无机盐平衡 | |
B. | 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 |
C. | 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 |
D. | 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培育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可取自基因型为RrBb植株 | |
B. | 为获得A选项中的基因型为RrBb植株,可采用基因型为RRbb和rrbb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 |
C. | 若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表现为可育 | |
D. | 单倍体中自然加倍成二倍体的植株自花传粉后,其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蛋白胨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1.4g | 2.1g | 0.2g | 1.0g | 10.0g | 1.0g | 15.0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蓝细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B. | 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
C. | 酵母菌以DNA为遗传物质,蓝细菌以RNA为遗传物质 | |
D. | 蓝细菌和酵母菌均有核糖体,成分为蛋白质和核糖体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