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A.还原糖溶液中加入蓝色的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后可以显红黄色
B.蛋白质鉴定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后加热观察
C.油脂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红黄色的小油滴
D.可用过氧化氢为底物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 解:A、还原糖溶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蛋白质鉴定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不需要加热,B错误;
C、油脂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红黄色的小油滴,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本身的分解易受温度影响,因此不可用过氧化氢为底物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检测蛋白质、检测脂肪、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白细胞介素是一类淋巴因子.研究人员将人白细胞介素的基因导入到酵母细胞中,使其分泌出有活性的白细胞介素.

(1)为增加白细胞介素基因的数量,可使用PCR技术,但前提是必须知道基因的已知序列,目的是设计引物.
(2)在重组载体导入酵母菌细胞之前,需用Ca2+处理酵母菌,白细胞介素基因进入酵母菌细胞内,并且在其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在表达过程中,启动子需与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从而驱动转录过程.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白细胞介素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为了能成功表达出白细胞介素,不使用细菌,而使用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可能原因是细菌细胞中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加工白细胞介素的细胞器.
(4)在分泌型表达载体和白细胞介素基因所在的DNA分子上均有多个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图示过程获得有效表达的重组栽体使用了EcoRl和EcoR52两种限制酶,比使用单一的限制酶,其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发生自身环化或者防止目的基因反向接入到分泌型表达载体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象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l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D→E时期.(填字母)
(2)O→B时段为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活动主要是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其中后者的发生与核糖体有直接关系.
(3)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碱性染料是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持续观察图l所示的细胞,不能(能、不能)观察到下一个时期.
(4)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元素,其配方如下,其中植物根吸收最少的离子是(培养液浓度mmol•L-1)(  )
离 子K+Na+Mg2+Ca2+NO3-H2PO4-SO42-Zn2+
培养液浓度110.251210.251
A.SO42-B.Ca2+C.Zn2+D.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呼吸酶、水、无机盐等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HCO3-等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
组1: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红黄色沉淀(沸水浴)
组2:2%庶糖溶液+新鲜唾液+本尼迪特试剂→无红黄色沉淀(沸水浴)
组3:2%蔗糖溶液+庶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变量是底物和酶B.组3的结果是红黄色沉淀
C.指示剂可用碘-碘化钾溶液替代D.实验结果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对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甲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某种植食性昆虫,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可形成一条食物链
B.甲的数量变化滞后于乙的数量变化
C.甲、乙的数量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D.甲、乙之间不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改变横坐标的含义,下图中曲线的走势变化最大的是(  )
A.①将“温度”改为“pH”B.②将“温度”改为“O2浓度”
C.③将“O2浓度”改为“ATP的供应量”D.④将“光照强度”改为“C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和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  )
A.组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单体中没有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B.mRNA起始密码所在位置的碱基在翻译前发生了替换
C.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D.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