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②③④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神经递质,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受体)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肌肉无法收缩.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突触小泡,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当轴突末端兴奋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 解:(1)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①是突触小体,内含有神经递质;肌细胞膜上含有受体可以识别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会使膜外阴离子进入细胞,所以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不变.
(2)分析题图可知,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特点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传到速度较快,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较慢.
(4)美洲箭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无法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
故答案为:
(1)②③④神经递质      糖蛋白(或受体)       不变
(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4)肌肉无法收缩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知识点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和根据给出的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探究二氯二乙胺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
材料用具: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实验步骤:
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人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液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c.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d.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实验组是1~4号试管.上述实验步骤d中测量到的数据是否准确,请判断并作出解释不准确,取样前培养液没有摇匀.
②另有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如图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有: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乙图中C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若A中能量为1.5×109 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5年“青蒿素之母”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黄花蒿的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时,应采用萃取法,所选用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填“乙醇”或“乙酸乙酯”),通常在提取前将黄花蒿茎叶进行粉碎和干燥,以提高效率.提取过程中宜采用水浴加热以防止燃烧、爆炸,加热时瓶口要安装回流冷凝(冷凝回流或冷凝)装置,所得液体浓缩前进行过滤.
(2)黄花蒿精油是从黄花蒿的花蕾中提取的,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的乳浊液呈乳白色,此时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可用分液漏斗将其分开,然后再加入无水硫酸钠,得到纯精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浴加热条件下,糖原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C.常温条件下,RNA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Ⅳ染色、酒精洗浮色后可观察到呈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小明的腿时常出现抽搐现象,就医后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特定的无机盐,小明通过口服补充了适量的该无机盐后,抽搐现象并未消失,于是医生又建议他补充某种特定有机物,最终小明生活中的抽搐症状得到缓解.这一情境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在抽搐发生时立即饮用大量水会缓解抽搐反应
B.抽搐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体内的酸碱性发生剧烈变化
C.医生建议小明补充的无机盐是Na+
D.医生建议小明补充的有机物是维生素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了研究果蝇眼色(由基因E、e控制)和翅形(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规律,科研工作者以紫眼卷翅、赤眼卷翅、赤眼长翅(野生型)三个不同品系的果蝇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请分析回答:

(1)由实验一可推测出翅形中的显性性状是卷翅.
(2)科研工作者让卷翅果绳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中,卷翅与长翅比例总是接近2:1,推测产生这种分离比的原因是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致死.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
杂交组合:让卷翅果蝇与长蝇果蝇杂交
预测的实验结果:后代卷翅果蝇:长翅果蝇=1:1.
另一些研究者在解释以上果蝇翅形的遗传现象时提出,果蝇的卷翅与长翅这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等位基因D和d,d为隐性致死基因,请在图2中标出卷翅果蝇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
(3)实验二中F1赤眼卷翅的基因型是BbEe,F2赤眼卷翅个体中杂合子占100%.据F2表现型比例推测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形的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甲海岛的某种鸟部分迁徙到相互隔绝的乙、丙两海岛上,如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1-黄色、b-灰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因长期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
B.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与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C.甲、丙两个海岛环境相同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
D.乙岛上B1基因的出现是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