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⑤的参与
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D.②⑦⑧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分析 据图分析:人体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外界环境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最终使内环境做出反应,同时此过程的神经递质可以进入内环境作用于内分泌腺或免疫器官;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些活动共同协调使内环境维持稳态,以利于生命活动.

解答 解:A、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B错误;
C、人体稳态的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的,C错误;
D、②为神经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⑦为激素进入内环境,⑧为免疫系统的产物进入内环境,故可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免疫活性物质的概念,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德州期末)某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锥形 瓶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

B.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Ⅱ内的开始下降

D.4个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多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多对基因控制 B.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C.群体中发病率极低 D.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
A.基因组的改变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染色体结构的改变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豌豆中控制高茎性状的基因(D)与控制矮茎性状的基因(d)的区别在于它们(  )
A.组成的基本单位不同B.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所含的密码子不同D.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烯效唑(S-3307)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对植物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的比值,在作物苗期,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0.1%二氯化汞、烯效唑、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数量的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四组.
②用0.1%二氯化汞消毒15-20min,蒸馏水冲洗4-5次
③分别用等量的0mg/L、20mg/L、X mg/L、60mg/L的烯效唑浸种24h.种子洗净后于瓷盘中培养,催芽3d后移栽.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称量植物的根干重和冠干重,并计算根冠比.
(2)实施实验过程,得到了以下数据:
处理浓度(mg/L)根干重(g)冠干重(g)根冠比
00.07520.1480.458
200.08060.1450.597
X0.07850.1440.552
600.07650.1430.533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的X应为:40理由是:实验组设置的溶液应具有相同的浓度梯度.
②图中的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下植物的根冠比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同浓度烯效唑能通过促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抑制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从而提高幼苗的根冠比,为了有利于植物作物苗期的生长,烯效唑的浓度应当控制在20mg/L左右.
(3)烯效唑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矮化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赤霉素(生长素)的合成,抑制了植物细胞的伸长,从而抑制了植物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是某同学建构的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图.图A、B、C代表液体,①、②、③代表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代表淋巴
B.③代表组织细胞
C.A液、B液和C液的成分完全相同
D.A、B、C是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7~9月为“红富士”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

(1)经测定,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果实内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含量增加,促进了生成乙烯,进而促进果实的成熟.
(2)果实中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经观察,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体积增大减缓,是由于果实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下降所致.
(3)研究发现,生长素是以酸化细胞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的,请完成以下验证实验.
材料用具:
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溶液(溶液甲),弱酸性缓冲溶液(溶液乙),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溶液(溶液丙),蒸馏水,锥形瓶等其它相关器材.
方法步骤:
①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②取锥形瓶3个,编号为A、B、C;把浸洗过的燕麦胚芽鞘切段均分成3等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
③在A瓶中加入溶液甲2ml;B瓶中加入溶液乙2mL,C瓶中加入溶液丙2mL,分别加盖,并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并求其平均值.
结果预测:
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
B组胚芽鞘切段伸长明显;
C组胚芽鞘切段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通过土壤农杆菌与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共培养的方法获得转基因植物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从已经消毒的叶片中剪取部分植物组织细胞.图b表示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来制备原生质体.这种去除细胞壁的方法简称酶解法.
(2)图c表示用培养基培养原生质体.为了防止原生质体吸水涨破或皱缩,培养基的浓度要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其与土壤农杆菌共同培养,使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的T-DNA进入植物细胞,然后通过离心(图d)的方法,除去多余的土壤农杆菌.
(3)图e表示将原生质体培养成愈伤组织,然后将其转移到含有一定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培养(图f).
(4)将获得的含有目的基因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图g),同时注意调整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比值,最终获得完整的植株(图h).这种获得完整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