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处理分生组织细胞,能抑制着丝点的分裂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
C.染色:解离后立即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分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
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解答 解:A、原理:低温诱导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解离:用盐酸酒精混合液作解离液,可以使洋葱根尖组织细胞分离开,B正确;
C、染色:解离后立即用清水进行漂洗,然后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C错误;
D、观察:镜检发现视野中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只有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但细胞已死亡,所以不可能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选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果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转基因植物的体细胞内含有两个抗病基因,具体位置不明.如果该植物自交,子一代中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则两个抗病基因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乙图为另一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模式图.请回答:

(1)甲图中A-X包含3 次有丝分裂,C~D与P~Q的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相同、不同).乙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与甲图中的HI(用图中字母表示)过程相对应.
(2)甲图中B~C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H~I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20条,M-N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
(3)已知乙图中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则该细胞正常情况下产生Ab子细胞的几率是100%.乙图中含有0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用14 C和18O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均含有C和O元素,T2噬菌体不能侵染结核杆菌的原因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2)通过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和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时,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否则细胞外32P的含量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在病毒复制和遗传过程中DNA起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I、II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和II的小球必须一样多
B.I中D和 d小球可以不一样多
C.重复2次实验后,一定有一次是D d组合
D.该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甜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溶液变红.这是因为(  )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D.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直接培养噬菌体
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此过程中(  )
A.不需要消耗ATPB.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需要的原料之一是核糖核苷酸D.碱基配对方式是A与T、G与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生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与生物技术有关的问题:
(1)在制备果酒过程中,发酵温度要控制在18~25℃.利用葡萄糖制作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微生物在结构上的不同点主要是后者无成形的细胞核或无核膜
(2)选取新鲜蔬菜制作泡菜,是因为亚硝酸盐含量低.实验室常采用比色法来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3)植物芳香油其组成较复杂,主要包括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在香料工业提取的“液体黄金”玫瑰精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剂或化学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水蒸气蒸馏法.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温度.
(4)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过程中,应严格将温度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的方法为纸层析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