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己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以下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
A.人体有三道防线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B.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C.HIV的遗传物质可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引起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淋巴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 解:A、人体有三道防线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一、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在抵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A正确;
B、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B正确;
C、HIV的遗传物质为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
D、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淋巴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故艾滋病患者易引发感染,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结果与原因分析不符的是(  )
A.分裂期细胞所占比例小仅是因取材时间不恰当
B.染色体不易着色可能是漂洗不充分
C.解离不充分可导致视野中出现细胞重叠现象
D.染色体无动态变化的原因是解离时细胞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下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同学甲用A(带盖的瓶子)装置制果醋,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C,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C,进行制果醋的发酵.同学乙用B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h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经过20天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酵母菌与醋酸杆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无核膜.从制酒和制醋两阶段对装置的处
理方式判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依次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型.
(2)同学甲在制酒阶段,每隔12h左右就要将瓶盖抒松一次,但又不打开,这样做的目的是拧松瓶盖排出酵母菌呼吸产生的大量气体,不打开瓶盖是防止氧气和有害杂菌进入.用反应式表示出制酒过程刚开始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变化:
(3)B装置中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被杂菌污染.
(4)制葡萄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而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C,原因是18~25℃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适宜温度,30~35℃是醋酸杆菌生长和发酵的适宜温度.
(5)为了提高果酒品质,可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利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获得较为纯净的酵母菌菌种,如向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填物质名称),即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酵母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数量占优势.
(2)实验步骤:
①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非工业污染区地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若干;
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等量桦尺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项目浅色蛾黑色蛾
工业污染区A释放数400500
回收数52150
B释放数500600
回收数6030
(3)结论: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桦尺蛾数量占优势.
(4)分析与讨论:
①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②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杂交,F1中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桦尺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结果与分析:若后代出现浅色桦尺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桦尺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请回答下列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如果在调查时发现有极少数标志的个体被捕食,则对调查结果造成的影响是偏大(填“偏大”或“偏小”或“没有影响”).
(2)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值的特点是大于1,且为一恒定值.
(3)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4)提倡素食是健康饮食的倡导,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有利于缓解人类粮食的危机,大气原因是可以缩短食物链,减少生态系统能量的散失,使人类从生产者获得更多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森林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Mkm2,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N头.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植被具有防风固沙,吸滞尘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具有的价值属间接价值.
(2)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n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frac{n}{M}$头/Km2(头•Km-2);当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frac{n}{2M}$头/Km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甲种植物同化的能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种动物和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棉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现基因工程这一精确的操作过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而从苏云金芽芽孢杆菌的DNA上获取抗虫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是限制酶,此工具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它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条链上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2)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T-DNA,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 上.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3)E过程是利用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完成的.
(4)将目的基因成功导入植物细胞后,还需要使用分子杂交技术(基因探针与mRNA之间)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B.一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之间形态、功能均不相同
C.二倍体生物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包含两个染色体组
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组的数量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表是用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别操作步骤1操作步骤2表现型
纯种高茎授粉到纯种矮茎播种F1种子,发育成F1植株F1全为高茎
组别一中F1种子与矮茎豌豆种子等量混合种植得植株,所有植株统称为F1植株,结子为F2播种F2种子,发育成F2植株
A.由组别一可知高茎为显性性状
B.组别一中要除去矮茎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C.F2植株基因型比例为1:1
D.F2植株表现型可能为高茎:矮茎=3: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