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分析 蛋白质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即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生物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解答 解:A、根是植物主要的吸收器官,能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和能量,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不同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B正确;
C、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合成ATP,而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故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
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故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可以分布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而线粒体外膜不能合成ATP,线粒体外膜上没有ATP合成的酶,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物质的跨膜运输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分析关于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1)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对在多个水塘中采取的最合理解释是C.
A.扩大样本数量      B.增加样本种类
C.增加取样随机性    D.均衡性别比例
(2)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AD(多选)
A.水温    B.室温       C.湿度     D.水生植物
(3)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尾长和游泳速度(从下列关键词中选择).
蝌蚪颜色     尾长      来源地   游泳速度      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带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4)图1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①和④

(5)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图2.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
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一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D.一条染色体始终含1个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在于(  )
A.抑制染色体复制B.促进染色体复制C.促进细胞分裂D.抑制纺锤体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生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条形叶=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有关讨论不合理的是:(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
A.该性状可能受两对基因控制.两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
B.该性状可能受三对基因控制,如果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d  AaBbdd
C.该性状的遗传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D.该亲本的圆形叶性状一定是显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揭阳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换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地区天气晴朗时,中午12时的光照最强烈,测得大田小麦植株上部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在上午11时左右最高,而下部叶片在中午12时左右最高。以下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1时之前,光照是全部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B.11时至12时之间,上部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下部是CO2

C.12时之后,光照将成为下部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D.12时左右,上部叶片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