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过程②需使用PCR获取目的基因
C.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相应的DNA;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过程④表示通过筛选获得工程菌.

解答 解:A、过程①表示通过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A正确;
B、过程②表示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该过程中解旋是通过高温解链实现的,B正确;
C、感受态细胞可用的CaCl2溶液制备,C错误;
D、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步骤确定图中各标号表示的生理过程;识记PCR技术中不需要解旋酶;识记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的方法等,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了解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特点,研究者研究黄色和白色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发现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1)为判断染色体是否正常,镜检时最好选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观察和比较染色体,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时,便于比较二者的异同.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白色=1:1,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4)若图二中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能产生正常受精的花粉的种类及比例Tt:tt:t=2:1:2,其中后代得到的染色体正常植株占$\frac{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选取某植物幼苗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如图为该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图.
(1)温度在0-50C之间,该植物幼苗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假设上述实验在缺Mg的条件下进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中的A点会向右(填“左”或“右”)移动.
(3)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0C.
(4)限制AB段CO2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图中B、D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5)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识的某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表.
编号12345678
温度(0C)1010202030304040
光照强度(Lx)10000100001000010000
12小时后CO2量(g)-0.5+0.1-1.5+0.4-3.0+1.0-3.1+0.8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①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②由表可知,植物光合最强的是第5编号组实验.
③现有一株某植物的叶黄素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不填“不”或“非常”)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为5对
C.幼龄个体的细胞增殖旺盛,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不是所有增殖的细胞都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B.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变成脂肪
C.抑制肝糖原的分解D.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基因工程培育的“工程菌”通过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不包括(  )
A.白细胞介素一2B.干扰素C.聚乙二醇D.重组乙肝疫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植物体内,茎的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但不表现出全能性,是因为(  )
A.细胞核失去了全能性B.不同的细胞,基因是不同的
C.细胞中的基因的表达有选择性D.细胞核中的基因发生了不同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感受器,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表现为负电位.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 (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 (填“双向”或“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神经一激素).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溶液,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背光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而配制的供其生长的营养基质.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可以将培养基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及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用途不同又可以将培养基分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灼烧灭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