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转座子是指一段可移动DNA片段,可在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或不同染色体之间发生转移。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研究人员利用已知序列的M加转座子对雄性不育玉米植株进行了系列研究。
(1)转座子插入可导致基因断裂,发生突变,利用雄性不育玉米植株Mo17和具有u转座子活性(有相应的转移酶,使转座子能移动)的玉米植株进行了系列杂交实验,最终获得育性恢复突变体(无转移酶,转座子不能移动),用H表示M如插入的染色体。突变体植株通过__________产生2种类型的花粉;含h染色体的花粉败育,含H染色体的花粉育性恢复。将该育性恢复突变体植株自交,子代的育性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育性恢复突变体与________的DNA进行比对,仅突变体植株含有的特异片段即为___________,再将其两端的碱基序列与玉米全基因组比对,最终确定了导致雄性不育的基因rp16。
(3)进一步研究发现,rp16基因决定育性的机理如下图所示,图中①表示_____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由此可见,花粉的育性是由_______控制的。据图推测Mu插入导致育性恢复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减数分裂 均可育 不育株Mo17 Mu转座子 转录 核糖体 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 Mu插入引起rp16基因突变,不能合成rp16蛋白,从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复
【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含有DNA,因此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1)花粉粒含有雄配子,植物产生花粉粒是通过减数分裂过程;恢复育性突变体的基因型是Hh,由于h花粉败育,因此自交后代基因型是HH、Hh,都表现为可育。
(2)育性恢复突变体的染色体组型Hh(H含有转座子),不育株Mo17hh(h不含有转座子),二者的DNA对比,特异性片段为转座子。
(3)由题图可知,①是以基因为模板形成mRNA,是转录过程,②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由题图可知,花粉的育性是由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决定;Mu插入引起rp16基因突变,不能合成rp16蛋白,从而抑制不育蛋白的合成,使花粉的育性得以恢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图1为A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无氧与有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可发生图2向左的反应
D.酶1和酶2的作用结果不同,但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苯丙氨酸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所致。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失活,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受阻,组织细胞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蓄积,表现为智力低下、毛发与皮肤颜色较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一个基因可能会影响多个性状表现
B. 生物的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C.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D. 在婴幼儿时期限制对苯丙氨酸的摄入可缓解患者的病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染色体1、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为正常染色体。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染色体3、4。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2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倒位
B.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类型有4种
C.基因位置的改变不会导致性状改变
D.上述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通过核酸杂交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在地中海地区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一对夫妇被检测出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为了能生下健康的孩子,每次妊娠早期都进行产前诊断。下图为其产前核酸分子杂交诊断和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某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 根据凝胶电泳带谱分析四个孩子中基因型纯合的是Ⅱ1和Ⅱ4
C. 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RNA分子,其核糖核苷酸序列为(—UGCACAA—)
D. 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入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中,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 为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B.Z 为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中
C.人体的内环境就是人体内的液体
D.组织细胞可以直接与 Z 进行物质交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M 和 P 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 品系特有的 P 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1 | 2 | 3 | 4 |
亲本组合 | P♂×P♀ | M♂×M♀ | M♂×P♀ | P♂×M♀ |
子代配子正常率 | 100% | 100% | 100% | 0% |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 P 作父本、M 作母本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 P 因子外,还与_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 组和 2 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P 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__ , 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 因子能表达出抑制 P 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P 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 ,因此第 3 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P 品系精子只提供 ________,因此第 4 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 因子能表达出 P 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 2/3 左右的氨基酸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从基因表达的角度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 因子________ 。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 P 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 P 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 1-2n 与雌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 aabb 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但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等
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含量是 0.8﹣1.2g/l,胰腺是参与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器官.现有甲、乙、丙三名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的诊断测试,先禁食 12 小时,再分别喝下等量含 l00g 葡萄糖的溶液,4 小时内定时测定三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 1、2 所示:
(1)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由胰腺分泌进入消化道的物质有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由胰腺分泌进入血管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据图 1、2 分析,甲、乙、丙三人中血糖调节正常的是_________;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而患Ⅰ型糖尿病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3)糖尿病患者常“多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A.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尿液中葡萄糖浓度高,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C.血糖浓度高,引起口渴,饮水多,尿就多D.血糖浓度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当人体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因机体对自身结构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时,可导致糖尿病,机理如图所示,其中 Y1﹣Y3 表示不同抗体。
图 中某类细胞指的是______,Y1~Y3 的化学本质是______;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
A.抗体 Y1 与胰岛 B 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其胰岛素分泌减少
B.抗体 Y2 攻击胰岛 B 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
C.抗体 Y3 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D.胰岛 B 细胞和靶细胞均可能成为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