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 若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①过程可以表示                       ,                           

      碳元素在图中④、⑤过程中均以                       的形式流动

   (2) 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E是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中,C是                                               

  (3)已知每摩尔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约有1160KJ储

      存在ATP中,则图示食物链中,若A体内有60摩尔的葡萄糖,则流入C营

      养级体内并直接被其各项生命活动利用的能量最少是               KJ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

     ⑵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

     ⑶ 696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E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为生产者,B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D为分解者;若考虑碳循环,则①可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代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⑤代表捕食过程,碳元素在④、⑤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食物链A→B→C中,A体内有60摩尔的葡萄糖,流入C体内并直接被其各项生命活动利用的能量最少是60×0.1×0.1×1160=696 KJ。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鬛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卷尾鬣蜥引入后,与沙氏变色蜥的种间关系是            
(2)如果A图中柳仔树等植物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沙氏变色蜥占据的营养级从中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和最高能量值是    KJ和    KJ。
(3)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这是属于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表明生态因素的变化,可使其        发生改变。
(4)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卷(四川) 题型:综合题

I.左下图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右下图),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自交所得F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与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F与(3)中F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鬛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卷尾鬣蜥引入后,与沙氏变色蜥的种间关系是            

   (2)如果A图中柳仔树等植物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沙氏变色蜥占据的营养级从中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和最高能量值是     KJ和     KJ。

   (3)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这是属于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表明生态因素的变化,可使其         发生改变。

   (4)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卷(四川) 题型:综合题

I.左下图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右下图),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能力。

II.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自交所得F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自交,减数分裂中Ⅰ与Ⅰ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F与(3)中F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