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1915~1942)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

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_

3)太阳每天输送到地球的能量约为1019KJ,这些能量大约只有1%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__________,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______方法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至少答出两条)

4)我国古代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是用桑叶喂蚕,再用蚕粪和蚕蛹喂鱼,以鱼塘底泥 施肥桑树。请画出三者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

【答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来完成,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能循环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消耗就越多,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的物种生存 化学能 人工改良或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加田间二氧化碳浓度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原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来完成,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能循环流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以通过提高光合作用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提高光合作用的方法有:人工改良或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加田间二氧化碳浓度等。

1)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来完成,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能循环流动。

2)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消耗就越多,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的物种生存。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有机物中;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人工改良或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施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加田间二氧化碳浓度等方法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4)根据题干信息,桑叶喂蚕,再用蚕粪和蚕蛹喂鱼,以鱼塘底泥施肥桑树,可绘制食物链,如图所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组成内环境,其中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

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

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23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4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1A点和图3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B.12中的BD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4中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系谱图,调查发现Ⅱ1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1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

C.3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3

D.2和Ⅲ2个体都是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揭示“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机理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现肾脏中有专门的细胞可以感受氧气水平的变化,当氧气供应不充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不被降解,细胞内积累的HIF-1α可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氧气供应充足时,HIF-1α合成后很快被降解,具体调节途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低氧时,HIF-1α进入细胞核联合ARNTEPO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增强EPO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合成更多的EPO

B.若将细胞中的脯氨酸酰羟化酶基因敲除,EPO基因的表达水平会下降,细胞合成的 EPO量减少

C.正常条件下,人体细胞内HIF-1α的含量较低,在医学上可尝试通过提高HIF-1α的含量来治疗人类的贫血症

D.高原反应时,EPO会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生成大量红细胞,提高氧气的运输能力,该调节方式属于激素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日,袁隆平团队培育的“超级稻”亩产1365公斤,创下了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研究发现水稻的 7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Dd 与水稻的产量相关,D 基因控制高产性状,d 基因控制低产性状。水稻至少有一条 7 号染色体正常才能存活。研究人员发现两株染色体异常稻(体细胞染色体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株甲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为________,请简要写出区分该变异类型与基因突变最简单的鉴别方法________

2)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若要确定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7号染色体上,请试用最简单的方法设计实验证明D基因的位置(请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

3)经实验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低产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________

4)若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让植株甲、乙进行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注:产生配子时,假设三条互为同源的染色体其中任意两条随机联会,然后分离,多出的一条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②为抑制类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经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耗能

C.②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

D.②与④结合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DNA的复制方式,早期的推测有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三种(如下图)。究竟哪种复制方式正确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轻密度带14N -DNA(对照)。

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 均为重密度带15N -DNA(亲代)。

c.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

实验预测:

1)如果子Ⅰ代DNA能分辩出一条轻密度(14N/14N)带和一条重密度(15N/15N)两条带,则可以肯定是______复制。

2)如果子Ⅰ代DNA分辨出只有一条中密度带(14N/15N),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复制;接着做子Ⅱ代DNA密度鉴定时,若分出一条中密度(15N/14N)带和一条轻密度(14N/14N)带两条带,则又可以排除______复制,且这两条密度带的DNA分子数的比为____________

实验

3)此实验中用到的生物学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使用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