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冷却后形成液态油脂,倾入下水道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筛选出了能够高效分解油脂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烹饪油烟冷凝液(来自居民家厨房抽油烟机的油杯)、原始种子菌液(来自某城市污水厂曝气池污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
(1)实验过程(见下表):
从功能上分析此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需通入空气并振荡培养,由此推测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2)实验结果(见下图)及分析:
①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菌液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原因是________。
②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接种培养后,通过观察________特征,可以初步鉴别菌液中微生物的种类。以上三种菌液中________菌液的微生物种类最多。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冷却后形成液态油脂,倾入下水道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筛选出了能够高效分解油脂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烹饪油烟冷凝液(来自居民家厨房抽油烟机的油杯)、原始种子菌液(来自某城市污水厂曝气池污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
(1)实验过程(见下表):
步骤 |
原始成分及体积 |
定容 |
培养 |
培养温度 |
获得菌种 |
1 |
250mL种子菌液、1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a |
2 |
100 mL菌液a、2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b |
3 |
100 mL菌液b、4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c |
从功能上分析此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需通入空气并振荡培养,由此推测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实验结果(见下图)及分析:
①实验结果显示 菌液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原因是 。
②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 ,接种培养后,通过观察 特征,可以初步鉴别菌液中微生物的种类。以上三种菌液中 菌液的微生物种类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冷却后形成液态油脂,倾入下水道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筛选出了能够高效分解油脂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烹饪油烟冷凝液(来自居民家厨房抽油烟机的油杯)、原始种子菌液(来自某城市污水厂曝气池污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
(1)实验过程(见下表):
步骤 | 原始成分及体积 | 定容 | 培养 | 培养温度 | 获得菌种 |
1 | 250mL种子菌液、1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a |
2 | 100 mL菌液a、2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b |
3 | 100 mL菌液b、4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c |
从功能上分析此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需通入空气并振荡培养,由此推测所培养的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型,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实验结果(见下图)及分析:
①实验结果显示 菌液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原因是 。
②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 ,接种培养后,通过观察 特征,可以初步鉴别菌液中微生物的种类。以上三种菌液中 菌液的微生物种类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试卷(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冷却后形成液态油脂,倾入下水道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筛选出了能够高效分解油脂的微生物。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烹饪油烟冷凝液(来自居民家厨房抽油烟机的油杯)、原始种子菌液(来自某城市污水厂曝气池污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
(1)实验过程(见下表):
步骤 | 原始成分及体积 | 定容 | 培养 | 培养温度 | 获得菌种 |
1 | 250mL种子菌液、1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a |
2 | 100 mL菌液a、2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b |
3 | 100 mL菌液b、40 mL烹饪油烟冷凝液、5 mL营养液 | 500 mL | 6天 | 30℃ | 菌液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