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右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实验主要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C.细胞核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D.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有细胞核的一半能正常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形成胚胎,没有细胞核的一半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不能发育成胚胎。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

点评:本题以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为背景,考查细胞核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容易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广东省陆丰市碣石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右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该实验主要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遗传
C.细胞核与细胞的物质、能量代谢密切相关
D.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目标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细胞十分微小、不易观察,因此,细胞的发现是在_________发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却从来没有能真实观察到细胞膜,
这是因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
①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②在a-e的五种过程中,可代表被动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可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③当神经冲动传导完成后,神经细胞膜上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 Na的流动过程可以用图中编号     表示。
(3)1970年科学家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最终发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能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匀分布,由此证明细胞膜具有                性。
(4)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提出"细胞学说"的两位科学家是( )

A.英国学者罗伯特·虎克B.德国动物学家施旺C.美国科学家沃森
D.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E、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F、瑞典博物学家林耐
G、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H、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卷 题型:综合题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目标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细胞十分微小、不易观察,因此,细胞的发现是在_________发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却从来没有能真实观察到细胞膜,
这是因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示意图。
①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②在a-e的五种过程中,可代表被动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可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③当神经冲动传导完成后,神经细胞膜上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 Na的流动过程可以用图中编号     表示。
(3)1970年科学家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进行细胞融合实验,最终发现小鼠和人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能在融合细胞的表面基本呈均匀分布,由此证明细胞膜具有                性。
(4)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提出"细胞学说"的两位科学家是( )

A.英国学者罗伯特·虎克B.德国动物学家施旺C.美国科学家沃森
D.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E、荷兰学者列文虎克 F、瑞典博物学家林耐
G、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H、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08长郡中学二模)(22分)2007年夏天,我国太湖爆发了大范围蓝藻,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

(1)蓝藻是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故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二者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2)为判断太湖上游沿岸某工厂是否为污染源,并初步确定污染物中主要是何种物质含量超标,环保部门进行了实验检测。检测员顺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

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

II.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三等份;编号B、C、D分别进行如表处理,之后加入等量的蓝藻,置于阳光下若干天,再次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单位:104个/mm3

水样编号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1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1

10

9

7

7

6.5

通过A组数据可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大范围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              的限度。某些蓝藻会产生并分泌一些              代谢产物(如毒素等)对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危害,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累积危害至牲畜乃至人类。实践证明,只有终止污染物的排放,之后利用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发挥其自净功能,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治理措施,才有可能根治这种“绿色污染”。

(4)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

(5)某小组同学通过对水中细菌的培养观察实验调查池塘的污染情况。在制备培养基时,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培养基上                 越多,说明池塘水样中细菌的种类越多。

(6)在八十年代太湖生态环境未被破坏时,科学家曾对太湖中的鱼类资源做过调查,右图表示当鱼的密度上升时,鱼产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能代表鱼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A.l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