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近几年,全国柑橘销售市场陷入低迷,为改变这种状况,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可以将其加工制成果汁、果酒、果醋等产品.结合图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过程③制作果酒时常常接种的菌种是酵母菌,最适合其繁殖的温度为20℃左右.请写出过程③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反应式: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在过程③中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原因是:(写出两点)
Ⅰ无氧环境会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3)过程③和过程④所用微生物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过程③中的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而过程④中的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好氧型.
(4)选用新鲜而不是干枯的柑橘果皮作为提取香精油的材料,理由是新鲜橘皮芳香油含量高.过程⑤提取橘皮精油的主要步骤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现获得一株无籽突变柑橘,研究人员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该突变植株,最好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该过程中需要对外植体使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解答 解:(1)过程③是果酒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最适合其繁殖的温度为20℃左右.过程③为酒精发酵,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反应式为: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酵母菌产生酒精的过程是无氧呼吸,无氧环境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会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酒精发酵时不用灭菌一般也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
(3)③是酒精发酵,④是醋酸发酵,酒精发酵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醋酸发酵过程中的菌种醋酸菌是好氧菌.
(4)新鲜柑橘果皮芳香油含量较高,因此提取芳香油使要用新鲜柑橘果皮;用柑橘果皮提取芳香油一般用压榨法,实验流程是: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芳香油.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亲本优良性状的植株;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20      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2)无氧环境会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繁殖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
(3)过程③中的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兼性厌氧型,而过程④中的微生物代谢类型为好氧型
(4)新鲜橘皮芳香油含量高        压榨      植物组织培养                高压蒸汽灭菌

点评 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提取芳香油、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识记提取芳香油的原理及方法;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省白山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实验做出的假说是

(2)实验二: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灰身与黑身比为1:1,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现型比均为灰身:黑身=6:9。若F1中灰身果蝇相互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出现该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3)实验三:果蝇棒眼(B)对正常眼(b)显性,将一棒眼雄果蝇与一正常眼雌果蝇交配,F1中雌果蝇均为棒眼,雄果蝇均为正常眼,且比例为=1:1.遗传学家将一个外源DNA片段导入到F1代棒眼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眼果蝇。该DNA片段插入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多种可能,下图表示了其中2种。

为确定转基因果蝇DNA具体的插入位置,研究者让该转基因果蝇与非转基因正常眼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并进行了以下分析(不考虑交叉互换)。

a.若子代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棒眼雄果蝇=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b.若子代正常眼雌果蝇:棒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棒眼雄果蝇=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同种水稻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测得秧苗的干重和鲜重情况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0.1mg/L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有促进作用

B.0.5mg/L脱落酸对秧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C.0.3mg/L脱落酸处理后秧苗的干重与鲜重相等

D.脱落酸处理对秧苗的干重影响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三明市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常用质粒作为载体,是由于质粒具有 等特点。

(2)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构建重组Ti质粒时,需将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插入到Ti质粒DNA的 区域上。

(3)利用PCR技术扩增抗虫基因过程中,将温度加热至90-950C,然后冷却至55-600C,再加热至70-75℃的目的是

(4)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可以使抗虫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则是否一定能表现出抗虫性状? ,理由是

(5)可利用 技术将含有抗虫基因的植物细胞培育成抗虫植株,该技术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甲图是测量种子萌发时锥形瓶中气体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放的种子事先用水浸泡过并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生命力).实验开始时U形管左侧与右侧液面相平,每隔半小时利用标尺量出右侧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实验结果见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种子预先在稀释的消毒剂中浸泡的目的是杀死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2)根据对实验装置等的理解,你认为此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的速率.
(3)分析3.5小时~4小时内标尺读数没增加最可能的原因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O2
(4)本实验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设计对照实验,因此实验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请简单设计此实验的对照实验用等量消毒液杀菌过的死种子代替实验组中的活种子,其他装置同于实验组.
(5)由于外界温度、压强的改变导致气体体积改变,在对照实验中气体体积变化在最初2小时是+0.3个单位(标尺读数增加0.3个单位),那么同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此时实际呼吸速率是1.5单位/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果蝇有一种缺刻翅的变异类型,这种变异是由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缺失引起的,并且有纯合致死效应,但雄果蝇中不存在缺刻翅的个体.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缺刻翅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1:1D.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植物的茎向光生长的原因是(  )
A.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B.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C.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D.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
A.液泡失水皱缩B.氨基酸在核糖体上进行脱水缩合
C.变形虫的变形D.人鼠细胞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描述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迁徙中的鸟可以太阳发出的光为向导
B.每个狮群都有自己的领地,这些领地靠它们的尿液来标记
C.鸟类突然振翅飞起来对同伴进行报警
D.鸟类通过尖利的鸣叫报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