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ATP是细胞中能量的通用“货币”,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表示同一物质
B.为保证能量的供应,细胞内储存有足量的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D.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

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 解:A、ATP中的“A”是腺嘌呤核苷,而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A错误;
B、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效率很高,B错误;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能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C正确;
D、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中一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等表示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图中A链由21个氨基酸组成,B链由19个氨基酸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38分子的水
B.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C.图中“-”表示肽键,可简写为CO-NH
D.该蛋白质不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
N2050100150180
$\frac{K-N}{N}$0.900.750.500.250.10
A.$\frac{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frac{K-N}{N}$表示增长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胡萝卜是做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B.脂肪鉴定过程中需要用到酒精进行消毒
C.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用法却不伺
D.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最终看到的都是活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问题:(题中[]中填图中数字,_上填名称)
(1)图中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图中③代表蛋白质分子.
(2)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②]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3)若该图表示人的红细胞膜,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A(A或B)侧.
(4)若该图表示人的白细胞膜,它所具有的吞噬功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5)细胞膜可以吸收K+和葡萄糖分子但不吸收有毒小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比较该图AB两部分,高等植物细胞内不含有的细胞器是①(填序号).若B是蓝藻细胞,其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只有③(填序号).
(2)若A是人的大腿肌肉细胞,在进行长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感到酸痛,是因为此细胞的②(填序号)中产生了乳酸.若B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CO2扩散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则CO2分子穿过的磷脂分子共8层.
(3)图中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④⑥⑩(填序号).
(4)A细胞若为癌细胞,同正常细胞相比,其结构⑤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大量减少.
(5)若B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的一部分,则图中应没有⑩(填序号)结构.
(6)若A为胰岛B细胞,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变化是几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开来
B.使用0.01g/mL的龙胆紫染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C.盖好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
D.漂洗的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并避免残留的酸与碱性染料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全国卷2参考版) 题型:综合题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便于明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机能与结构和形态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家们提出了“细胞模型”的构想.某科研专家构建了一个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模型,由膜外壳和填入物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模塑类似于内质网、高尔基体(填两种细胞器)产生的囊泡,其边界(膜外壳)由一种脂质成分构成,该成分是磷脂分子.
(2)该模型中填人了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另外还需要填入ATP作为直接能源.将该结构置于一定浓度的K+溶液中一段时间,检测发现K +不能进入其中.若你是科学家,将如何改造这个结构,使其能够吸收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的载体.这样改造的依据是因为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相应载体的协助.
(3)科学家想利用该结构运输抗癌药物到达患者体内,且仅与癌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药物,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这利用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请从细胞膜的功能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改造这个结构?在该结构的膜外壳中加入能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信号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