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表示同一物质 | |
B. | 为保证能量的供应,细胞内储存有足量的ATP | |
C. |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 |
D. | 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中两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 |
分析 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而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 解:A、ATP中的“A”是腺嘌呤核苷,而RNA中的碱基“A”表示腺嘌呤,两者不是同一物质,A错误;
B、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效率很高,B错误;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能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C正确;
D、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于ATP中一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能结合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38分子的水 | |
B. |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羧基 | |
C. | 图中“-”表示肽键,可简写为CO-NH | |
D. | 该蛋白质不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曲线上的点 | S1 | S2 | S3 | S4 | S5 |
N | 20 | 50 | 100 | 150 | 180 |
$\frac{K-N}{N}$ | 0.90 | 0.75 | 0.50 | 0.25 | 0.10 |
A. | $\frac{K-N}{K}$值为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
B. | 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 |
C. |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 |
D. | $\frac{K-N}{N}$表示增长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胡萝卜是做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 |
B. | 脂肪鉴定过程中需要用到酒精进行消毒 | |
C. |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用法却不伺 | |
D. | 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中,最终看到的都是活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使用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散开来 | |
B. | 使用0.01g/mL的龙胆紫染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着色 | |
C. | 盖好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压片的目的是使染色体分散开 | |
D. | 漂洗的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并避免残留的酸与碱性染料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全国卷2参考版) 题型:综合题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再到达突出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