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同学的错误在于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
B.丙同学的错误在于瓶中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
C.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则该错误操作是未及时排气
D.上述发酵过程结束后,甲、乙、丙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依次是葡萄醋、葡萄酒、葡萄醋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stackrel{酶}{→}$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 解:A、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应提供无氧环境,因此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使发酵液变酸,A正确;
B、果酒发酵时,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frac{2}{3}$,因此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它加入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B正确;
C、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假设乙同学的某一步骤操作错误导致发酵瓶瓶塞被冲开,则该错误操作是未及时排气,C正确;
D、酒精发酵是无氧呼吸,应提供无氧环境,因此甲同学的操作有误,其未夹住发酵瓶的充气管,导致发酵液从充气管流出,使发酵液变酸,因此甲同学实际得到的发酵产品是葡萄醋.乙同学操作正确,其进行果酒发酵得到的是果酒;果酒发酵时,发酵罐中的发酵液不能超过容积的$\frac{2}{3}$,因此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它加入的发酵液过多,淹没了排气管在瓶内的管口,导致排气时发酵液从排气管中流出,其得到的是葡萄酒,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掌握发酵装置中各“口”的作用及相关操作,能准确判断图中甲和丙的问题所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存在部位是(  )
A.前者主要在细胞核内,后者主要在细胞质内
B.前者主要在细胞质内,后者主要在细胞核内
C.两者都主要在细胞核内
D.两者都主要在细胞质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其兴奋
B.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
C.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几种蛋白类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如下:
多 肽 化 合 物




加压素
血管
缓舒素
平滑肌舒张素猪促黑色素细胞激素人促黑色素细胞激素牛胰
蛋白酶

胰岛素
免疫球蛋白Ig人血红蛋白
氨基
酸数
99910132222351660574
(1)表中①②③的氨基酸数目虽然相同,但其生理功能却彼此不同,其原因最可能是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这三种多肽的氨基酸最多有9种.
(2)⑧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作用;⑨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免疫作用;⑩的生理功能说明蛋白质具有运输作用.
(3)⑩有四条肽链,在574个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生成570个水分子.
(4)构成上述10种化合物的所有氨基酸所共有的结构特点是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5)蛋白质分子结构复杂,加热、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其主要原理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  )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
C.高山冻原D.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不属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是(  )
A.血浆中的水分子进入红细胞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氨基酸的R基为-C3H7O2,在此氨基酸分子中,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
A.4,4B.5,4C.6,5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徐州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曲线中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宄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分析回答: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O.l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