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葡萄糖,I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淀粉.
(2)图中Z是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Ⅱ、Ⅲ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3)Ⅳ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根本上是由II(填字母或罗马数字)决定的.
(4)由小分子物质X、Y、Z、P生成大分子物质Ⅰ、Ⅱ、Ⅲ、Ⅳ的过程中,有一共同的生成物是水.
(5)相同质量的V氧化分解供能时释放的能量远远多于Ⅰ,原因是V中C、H含量高.

分析 1.阅读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糖类、核酸、蛋白质的功能、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元素,先根据功能判断大分子化合物的种类,然后梳理相关知识点解答相关问题.
2.分析题图可知,Ⅰ是作为能源物质的大分子化合物,为多糖(淀粉、糖原),X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Ⅱ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为DNA,Y是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Ⅲ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为RNA,基本组成单位Z是核糖核苷酸;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P是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所以脂肪在氧化时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解答 解:(1)Ⅰ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表示糖类,葡萄糖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图中X是葡萄糖,Ⅰ在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在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
(2)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表示RNA,基本单位Z表示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红色.
(3)Ⅳ是生命活动的承担着为蛋白质,基本单位P是氨基酸,Ⅳ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表示DNA.
(4)单体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相应多聚体的过程中都能产生水.
(5)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C、H元素多,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故答案为:
(1)葡萄糖  淀粉  
(2)核糖核苷酸  甲基绿吡罗红  红    
(3)II  
(4)水  
(5)C、H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生物体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元素,学生要充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题图信息来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由双链DNA的组成分析,下列相关比值在不同DNA分子中可变的是(  )
A.$\frac{T}{A}$B.$\frac{G}{C}$C.$\frac{A+T}{G+C}$D.$\frac{A+G}{T+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图2中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是甲、乙、丙细胞,甲细胞中有4 个染色体组.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时期.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若M的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原因是发生了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不考虑基因突变)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1中的CD段(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包膜病毒,感染人后,造成多个器官坏死.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则埃博拉病毒(  )
A.有包膜,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疫苗的有效性依赖其抗原的稳定性
C.能通过基因重组丰富遗传多样性D.在疾病传播时属于传染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有几项?(  )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      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性激素与受体结合.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蓝藻和大肠杆菌B.颤藻和细菌C.放线菌和支原体D.水绵和变形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拉尔夫•斯坦曼发现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图一是树突状细胞(DC)的发生过程示意图,图二为研究人员研究树突状细胞能否体外诱导T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所获得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示可知,树突状细胞最终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图中各种细胞内的mRNA分子(或mRNA和蛋白质分子)存在差异,从而使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图中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是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或吞噬并消化抗原--抗体复合物).
(2)树突状细胞能激活同源的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免疫.
(3)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材料准备:选择健康状态相同、等体重(20g左右)的已接种相同数量的人大肠癌细胞的裸鼠(先天无胸腺),饲养适宜时间备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淋巴样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产生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分离两种细胞备用.
②实验分组:将随机等分3组进行实验.治疗组定期瘤内注射一定量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加强治疗组用量加倍;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定期瘤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T细胞.
③数据收集处理:定期测算裸鼠肿瘤体积,求取平均值并绘制成曲线(如图二)
④结果分析:根据图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b.随着细胞用量的增加,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产生抗瘤免疫反应的能力增强.
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严密,不能排除树突状细胞本身是否具有抗肿瘤免疫反应.建议再补充对照组,其实验处理是定期瘤内注射一定量树突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水稻和番茄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实验开始前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能得出(  )
A.水稻培养液中钙离子、镁离子浓度比实验前高是因为水稻细胞的分泌造成的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离子需要量小
C.番茄对钙离子的吸收量相对比镁离子大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科学工作者用活体生物材料制作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了一张如图所示的构成该材料的细胞图.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
A.该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时,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该细胞可能是芽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
C.具有该细胞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共有5种碱基
D.具有该细胞的生物进行信息传递时可以不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