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根据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一)请根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在进行此实验之前,要使噬菌体标记上32P,应先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噬菌体和细菌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原料、能量和酶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5)此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单链DNA和ATP,其它条件均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不能(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缺少DNA模板和ATP.
(2)实验二中能(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含量增多,加入ATP的作用是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如果要模拟DNA的转录过程,试管中应加入DNA、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等.

分析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DNA的复制、转录过程都需要的四个条件:模板、能量、酶和原料,只有条件满足才能正常进行.解答相关试题时,要熟悉中心法则各步骤代表的含义,熟悉不同步骤之间的异同.

解答 解:(一)(1)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在进行此实验之前,要使噬菌体标记上32P,应先将(宿主)细菌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使它被32P所标记,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噬菌体和细菌之间为寄生关系;噬菌体DNA复制时,由细菌提供的条件是原料、能量和酶.
(4)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是在细菌体内的核糖体上进行的.
(5)此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二)(1)DNA复制需模板(DNA),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DNA聚合酶等,图中实验一加入D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但缺少DNA模板和ATP,则不能测出DNA.
(2)实验二中少量DNA作为模板,ATP用于提供能量,脱氧核苷酸提供原料,DNA聚合酶起到催化作用,因此可以测出DNA.
(3)实验三中,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P和DNA聚合酶以及等量的四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依据实验后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可用来探究四种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则说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DNA的转录过程,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能量:ATP,酶:RNA聚合酶等.
故答案为:
(一)(1)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NA      蛋白质
(2)(宿主)细菌       噬菌体去侵染32P标记的细菌
(3)寄生       原料、能量和酶
(4)细菌     核糖体
(5)DNA是遗传物质
(二)(1)不能      缺少DNA模板和ATP
(2)能      为DNA复制提供能量
(3)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DNA、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复制和转录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第四次检测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后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只有1/4的染色体被标记 B.只有1/2染色体被标记

C.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都不被标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生产者一定能固定CO2,一定是植物;消费者都是动物,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C.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生产者再利用
D.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酸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B.淀粉、糖原、蔗糖都属于生物大分子
C.核糖核酸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D.核酸能携带遗传信息、直接控制纤维素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等位基因的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该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基因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生物学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下列有关有机物鉴定试剂、材料选择、实验现象、结果等均正确的是(  )       
组别实验名称鉴定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
生物组织中糖类的鉴定淀粉碘液蓝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需要
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需要
脂肪鉴定脂肪苏丹Ⅲ橘黄色不需要
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不能独立生活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没有生命特征
C.病毒必须在活细胞中繁殖
D.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出生命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包括C、H、O、N、P等元素.
(2)B的名称叫核苷酸,1分子的B是由五碳糖、含氮碱基、磷酸组成的.
(3)C的名称叫核酸.
(4)D的中文名称叫脱氧核糖核酸,简写为DNA,E的中文名称叫核糖核酸,简写为RNA.它们可被染料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其分布,物质D被甲基绿染成绿色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同一湖泊中的鱼和虾,肉质和滋味有明显差异,直接原因主要是(  )
A.鱼和虾身体构造不同B.鱼和虾的摄取食物类别有差异
C.鱼和虾的蛋白质结构有差异D.鱼和虾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