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过程没有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B、该抗虫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 |
C、该育种过程一般用相同的限制酶处理含抗螟虫基因的DNA和棉花叶肉细胞的DNA |
D、抗虫棉植株中一定能检测到抗螟虫基因及其相应的蛋白质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种类和含量都相差很大 |
B、种类和含量都相差不大 |
C、种差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都大体相同 |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都相差很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图中③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B、A、B、C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 |
C、图中缺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环境差异导致基因型不同 |
B、环境差异诱发基因突变 |
C、基因型不同导致表现型不同 |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用耐高温的Taq酶 |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只能用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 |
C、检测抗虫转基因植株是否具有抗虫特性时,可用病原体去侵染该植株 |
D、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时,应将该基因插入到拟核区的DNA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发生X1过程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 ||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
| ||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Z3中 | ||
D、X2过程表示的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糖类是微生物培养中最常用的碳源 |
B、配制培养基时都应该加糖类作为碳源 |
C、有些碳源可以充当异养型微生物主要能源物质 |
D、碳源主要用于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及代谢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
B、湿地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C、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可能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某种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
D、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水体中溶解氧越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