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绿、黄色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
(1)①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根据如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bbTT或bbTt.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黄色:绿色=12:3:1.让F2的全部白果皮西葫芦与绿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3,则F3中白果皮西葫芦占$\frac{2}{3}$.
(3)某同学发现在某个黄果皮西葫芦果皮上长有一块白斑,若要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变异引起最简单的鉴定做法是显微镜观察;如果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发生突变的是哪个基因?b,并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4)为培育高产量和抗病性的品种,科学家在“神州六号”飞船上作了搭载幼苗实验,用幼苗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幼苗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若发现返回地面的某幼苗长成的植株有高产抗病的特性,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大规模繁殖.该技术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是固体(液体、固体).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由于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B抑制白色色素转化为绿色色素,T基因控制酶T的合成,促进绿色色素转化为黄色色素,所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bbTT或bbTt.

解答 解:(1)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酶的合成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①).由于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B抑制白色色素转化为绿色色素,T基因控制酶T的合成,促进绿色色素转化为黄色色素,所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可能是bbTT或bbTt.
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bbTT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白色(9B-T-、3B-tt):黄色(bbT-):绿色(bbtt)=12:3:1.让F2的全部白果皮西葫芦($\frac{1}{3}$BB--、$\frac{2}{3}$Bb--)与绿果皮西葫芦bbtt杂交得F3,则F3中白果皮西葫芦占$\frac{1}{3}$×1+$\frac{2}{3}$×$\frac{1}{2}$=$\frac{2}{3}$.
(3)黄果皮西葫芦果皮上长有一块白斑,可以用显微镜观察,鉴定是否为染色体变异.若为基因突变,说明B出现,是由基因b突变引起的.D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4)太空中由于失重,易发生基因突变.由于幼苗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大规模繁殖以保持其优良性状的方法是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表达  bbTT或bbTt
(2)白色:黄色:绿色=12:3:1  $\frac{2}{3}$
(3)显微镜观察  b DNA分子杂交
(4)幼苗细胞分裂旺盛,DNA复制时更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植物组织培养  固体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对于生物的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变异将会导致多个基因发生改变
B.生物变异一定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人类细胞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就会产生遗传病
D.细菌细胞中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表示将叶片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片的结构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体内大部分水分以气体状态形式从[B]气孔散失.
(2)图中A称为叶脉,与根、茎和花中的输导组织相连通.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
(5)日常生活中,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C]液泡中.
(6)当细胞开始分裂时,在所示结构中变化最明显的是[D]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图1表示杂交育种过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F2代的四种表现型中重组类型的概率是$\frac{3}{8}$;
(2)将图1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ddRr;
(3)运用杂交育种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应该选择矮秆抗病的个体(优良性状),并通过连续自交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4)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单倍体育种.具体方法首先是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基因型为DR、Dr、dR、dr的幼苗,然后再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5)图3示Fl代植株的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的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ACD.(多选)
A、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D、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中a、b、c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催化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
A.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处理的pH不同造成的
B.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造成的
C.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
D.b曲线的处理条件是此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自然情况下,正常的玉米植株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我国是玉米螟的多发区,而普通玉米植株的抗虫能力较低,每年因玉米螟造成的损失高达产量的5%左右.上个世纪末,育种科学家利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苏云金杆菌杀虫结晶蛋白基因(即“抗虫基因”)导人了玉米体细胞中.
①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由两个区段组成,其中RNA聚合酶能识别并结合的位点存在于非编码区区段.与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相比,玉米细胞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②科学家获得抗虫基因后,将其与土壤农杆菌的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这一过程必需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
③若经检测发现:受体细胞始终没有合成杀虫结晶蛋白(即抗虫蛋白),能否据此判定抗虫基因未能成功导入这些受体细胞?为什么?不能,因为抗虫基因导入成功后不一定直接表达.
④抗虫基因成功导入玉米体细胞后,还需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2)玉米植株的性别由两对基因(B、b和T、t)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与性别的对应关系如表:
基因型B_T_bbT_B_tt或bbtt
性别正常植株(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①选择多株基因型相同的雄株作父本,多株基因型相同的雌株作母本,杂交后代植株的性别仅有雄株和雌株两种,且比例各占50%,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
②将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去雄后,授以bbTt玉米植株的花粉,杂交得到的后代植株的性别及比例为正常植株:雄株:雌株=3:3:2.
③让基因型为BbTt的玉米植株作亲本,自交得到F1代,让F1代植株中的雄株和雌株玉米杂交,则产生的F2代中雌性玉米植株占的比例为$\frac{1}{3}$.
(3)某同学用纯合有色饱满籽粒的玉米与无色皱缩籽粒的玉米杂交,F1全部表现为有色饱满.F1自交后得F2,F2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有色饱满73%,有色皱缩2%,无色饱满2%,无色皱缩23%.(实验条件与操作均符合要求,后代数量足够多)
①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两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依据是F1自交后代F2分离比不符合9:3:3:1.
②若欲进一步验证①的判断,最好选择表现型为无色皱缩的玉米与F1植株杂交.预测结果是有色饱满:有色皱缩:无色饱满:无色皱缩不等于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伴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请回答下列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1)微生物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等食品加工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与果醋、泡菜制作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分别是醋酸菌和乳酸菌.
(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常常要进行消毒和灭菌的工作.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至少答2种).
(3)微生物一般来自土壤,在平板培养基上分离纯化细菌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4)如图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萃取样品通过纸层析鉴定的结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I、该图所示的鉴定方法的基线一般距底边2cm.

Ⅱ、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A和D.在图中的层析谱中,图中②代表的物质是其他色素和杂质.
Ⅲ、该层析的目的是胡萝卜素萃取样品的鉴定,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层析的目的是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科学家预测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直到21世纪中叶,科学家预测我国人口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性别比例C.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的年龄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曲线增长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降低

C.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是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之一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