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研人员为了解决油茶冬季移栽早春遭受低温伤害成活率低的问题,以“杂优闽南” 油茶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本实验的研究课题是:探究__________的油茶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2)甲组幼苗在______时间内净光合速率低于乙组,原因是低温条件下叶绿体中______(结构)的功能发生改变而降低了光反应速率。在实验中观察乙组幼苗的叶片,发现叶色逐渐变淡发黄,原因是_ 。
(3)图中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冬季移栽时,先将油茶幼苗进行_________处理,可以增强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4)欲知低温锻炼时油茶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应增设丙组实验,请完成表中步骤:
【答案】(1)低温冷胁迫处理
(2)第1-3.5天 类囊体 低温破坏了细胞中的叶绿体
(3)10℃低温 (4)A:黑暗和10℃低温(二者缺一不可) B:呼吸速率
【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本实验的研究课题是:探究低温对冷胁迫处理的油茶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
(2)甲组幼苗在第1~3.5天时间内净光合速率低于乙组,原因是低温条件下叶绿体中类囊体的功能发生改变而降低了光反应速率.在实验中观察乙组幼苗的叶片,发现叶色逐渐变淡发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抑制)细胞中的叶绿素.
(3)图中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冬季移栽时,先将油茶幼苗进行(10℃)低温处理,可以增强油茶幼苗的抗寒性,提高移栽成活率.
(4)欲知低温锻炼时油茶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应增设丙组实验:黑暗(处理)、10℃低温条件下,测定幼苗的B呼吸速率(或单位时间、单位面积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或有机物的积累量)。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示坐标曲线,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曲线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液泡体积的大小变化,则BC段表示该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 若该曲线代表密闭温室中的C02浓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则温室中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大
C. 若该曲线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D. 若该曲线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CD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下列几个家系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男孩患病的几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一定是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 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D. 细胞膜的外面有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膜能被脂质熔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①磷脂 ②蛋白质 ③多糖 ④核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
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增加质粒分子在受体细胞存活的机会
D.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提取β-胡萝卜素时,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__。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
(3)因为________,所以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通过加热处理,β-胡萝卜素溶解在萃取剂中,再经_______得到萃取液,经过______后,可_______得到纯净的β-胡萝卜素。
(4)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
(5)图中②的名称是________。①的作用是________。
(6)⑤为________。
(7)如果层析液没及⑤会导致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