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如果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是3:1的性状分离,那么这个杂交组合可能是(  )
A.Dd×ddB.Ddtt×ddTtC.DdTt×ddTtD.DDTt×ddTt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解答 解:A、Dd×dd→后的性状分离比为1:1,A错误;
B、Ddtt×ddTt→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1:1:1:1,B错误;
C、DdTt×ddTt→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3:1)=1:3:1:3,C错误;
D、DDTt×ddTt→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3:1)=3:1,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掌握逐对分析法的应用,并能准确计算出各选项后代性状分离比,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刺激某神经元会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经检测,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含量比给药物前明显减少.该药物的作用机理是(  )
A.增强突触后膜的通透性B.抑制突触后膜受体的功能
C.增强突触前膜的通透性D.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是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有无膜结构B.膜结构是双层还是单层
C.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D.是否含有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肉毒类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神经麻痹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如图是肉毒类毒素的一个亚单位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属于哪种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该片段共有5种氨基酸缩合而成,氨基酸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是肽键;写出其结构式-CO-NH-.此片段可以见到4个该化学键;
(3)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它们的位置在分别位于肽链两端,该片段中有游离的氨基0个,游离的羧基1个;
(4)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科研人员深入到很多年前进行核试验的地区进行调查,在一片生长较为旺盛的植物种群中发现了与野生植物有明显差异的三种变异植株甲、乙、丙.该物种为雌雄异株植物,在核试验以前,这三种变异类型的植株并不存在.加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植株的变异最终来源于基因突变,此现象反映了这种变异的哪种特点?不定向性
(2)研究人员做了如下杂交实验:野生型(♀)×变异型丙(♂)→F1全为野生型;野生型(♂)×变异型丙(♀)→F1全为变异型丙.据此判断该变异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遗传规律?不遵循为什么?两纯合亲本杂交,无论哪个做母本或父本,F1表现型是一样的,
(3)调查发现该种群雌雄植株中都有变异型甲存在,已确定为核遗传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试验,以判断该变异基因的显隐性,以及该基因所在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注:野生型一般为纯合子)
第一步:选取多株雄性变异型甲植株和雌性野生型植株进行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播种收获的种子,统计子一代植株的情况,并进行分析.
①若子一代个体中有变异型甲植株出现:
Ⅰ、变异基因位于I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Ⅱ、变异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②若子一代个体中没有突变个体出现,则让子一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在子二代中:
Ⅰ、变异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Ⅱ、变异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4)现有纯合的变异型植株甲、乙若干,假设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怎样判断这两种变异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简要地说明步骤及结果、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填出各标号所指液体的名称: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
它们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不断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其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促进同种植物插条生根效果相同的生长素浓度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叙述,不属于种群的是(  )
A.某海岛上全部棕头鸥B.某稻田中全部水稻
C.操场上全部野草D.以上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生物细胞中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A配对,也可以与C配对.一个分裂旺盛的细胞放在含有四种正常脱氧核苷酸和5-溴尿嘧啶核苷酸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至少需要几次复制,才能实现DNA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  )
A.2次B.3次C.4次D.5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