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  )
A.蛋白质B.脂肪C.纤维素D.

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解答 解: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占80%-90%;其次是蛋白质,占7%-10%.所以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内化合物含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回答问题.

(1)在甲图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细菌,有3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2)该生态群落中能量是以化学能(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请根据甲图,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第②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食草虫、线虫、海螺.
(3)有人研究该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结果如丙图.从中可推知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
(4)若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而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甲图的细菌→线虫→沼蟹食物关系,引起沼蟹数量增加.
(5)上述事实说明,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为探究光照对植物根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利用水稻种子和其他相关器材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能观察到图中根的生长现象,说明根的生长具有背光性生长的特性.根的背光侧(背光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实验装置中玻璃缸一侧贴黑胶带的目的是排除茎的生长素,对实验的干扰,从而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的血浆中Na+浓度比血细胞高许多倍,血细胞对Na+的排出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
①载体蛋白②ATP供能③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A.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某市植物油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始转型生产玉米胚芽油,当地农科院受委托选育合适的玉米品种来用于生产,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H市地处高纬度,本地玉米都是超早熟品种,而引入的外地高油品种为超晚熟品种,不适应当地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小组决定采用杂交的方式来进行选育,F1均为高油品种,成熟期为两亲本中间值,对其F2的3 000多株后代的表现型统计后,结果如表:
超早熟早熟中熟晚熟超晚熟
高油156613899592153
低油5120329520747
(1)从表分析,玉米的成熟至少由2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决定,表中可以继续用于该育种过程的植株有156株.
(2)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完成育种工作,科研人员进一步采用单倍体育种,表是他们探究秋水仙素诱导的最适条件的相关实验结果
浓度/%0.030.600.10
处理时间/小时612246122461224
平均加倍效率/%0.670.430.9910.0617.0无苗4.295.51无苗
自然加倍效率/%2.00
表中适合的处理材料为玉米的(单倍体)幼苗,最适条件为0.06%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光现象普遍存在,生物通过细胞的生化反应而发光,请设计实验探究萤火虫的荧光素发光时间与ATP浓度的关系.
(1)实验材料:萤火虫的发光器冻干粉(发光器活组织低温干燥下研磨的粉末),ATP制剂,蒸馏水,大小相同的小烧杯和试管若干,标签纸若干,暗盒和秒表等其他必需材料.
(2)实验目的:要探究萤火虫的发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关系.
(3)实验原理:荧光素+氧气+ATP$\stackrel{荧光素酶}{→}$氧化态荧光素+ADP+Pi+光能(释放荧光).
(4)实验步骤: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ATP,溶液置于小烧杯中,贴上标签;
②将发光器冻干粉分成若干等份,分别放入试管,贴上标签;
③分别(填“分别”或“同时”)在每支试管中加人等量不同浓度的ATP溶液;
④观察和测试发光情况,并记录.
(5)结果预测:如果荧光强度与ATP浓度呈正相关,说明随ATP溶液浓度与发光强度成正相关,故答题时可写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否则相反,如果发光现象没有变化,则说明荧光强度与ATP浓度无关..
(6)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随ATP溶液浓度升高而逐荧光强度渐增强.,理由是萤火虫发光是ATP释放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淄博淄川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双链DNA分子(第一代)在适宜条件下经过2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有( )

A.1个 B.2个 C.4个 D.8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临沂十八中高二下六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实验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C.在恒温条件下,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黑暗各12小时,在35℃、5℃的昼夜温差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