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A是_______。E在动物内是指____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指_______。
(2)F是指________;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_______和 ________。
(3)物质C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若某种G分子由n个C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构成,则该G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 ,常用___________试剂鉴定G。
(4) 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人体中,单体D的种类有_____种。
(5)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________;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结构的多样性;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图中的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此题填字母代号)
【答案】葡萄糖 糖原 淀粉 脂肪 磷脂 固醇 mn-18(n-2) 双缩脲试剂 C H O N P 4 F G G H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E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是多糖,A是葡萄糖;F是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B是甘油和脂肪酸;G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C是氨基酸;H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D为核苷酸。
(1)E是多糖,在动物内是指糖原,在植物体内主要指淀粉。
(2)物质F是脂肪,脂质还包括磷脂和固醇。
(3)C是氨基酸,结构通式是,蛋白质的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总质量-脱掉的水的质量,所以G的分子量是mn-18(m-2),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4)物质D是核苷酸,其元素组成是C、H、O、N、P;人体内的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4种)和脱氧核苷酸(4种),所以核苷酸共8种。
(5)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脂肪中的能量比糖类多,故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脂肪;决定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G)多样性;染色体主要由DNA(H)和蛋白质(G)组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的功能。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部分的放大。请回答:
(1)图甲中的RNA聚合酶是在__________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分子①②通常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分子③④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图甲所示过程中新形成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________________,图乙所示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图甲中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
(4)若用32P和35S共同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30.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模型。图丙表示引入鸭子后处于稳定状态时的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子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B. 若仅从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
C. 若蝗虫最初有N0只,每天增加3%,呈“J”型增长,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只
D. 图丙中H为蝗虫数量变化,图甲中的①②③④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依次对应图丙中的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高光强环境下,将某突变型植株与野生型植株分别施以低氮肥和高氮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绿素和Rubisco酶(该酶催化CO2和RuBP反应)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实验表明,突变型的_______含量比野生型低,采用______法分离突变型植株叶片色素,与野生型相比滤纸条上有的色素带颜色变浅。变浅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的第____条。
(2)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_________,其中NADPH是NADP+被水中的________还原而成的。NADPH参与_________的还原,形成碳反应的第一个糖。
(3)高氮肥下,突变型植株的光合速率大于野生型植株。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限制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U型管中的半透膜可允许水分子和单糖通过,而不允许二糖通过,m侧是蒸馏水,n侧是0.3g/mL的蔗糖溶液,实验开始时m、n两侧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向n侧加入蔗糖酶(已知蔗糖酶不影响溶液渗透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开始时,m、n两侧不会发生渗透作用
B. 实验开始后,n侧液面逐渐升高,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两侧溶液浓度相等
C. 加入蔗糖酶之后,n侧液面先升高后降低
D. 加入蔗糖酶一段时间后,当m、n两侧液面不再变化时,n侧液面仍然明显高于m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Ⅰ.肉毒梭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由一条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下图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组成肉毒类毒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该片段含有_______种单体,形成该片段化学反应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3)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是某核苷酸与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已知分子结构式的左上角基团为碱基---腺嘌呤,请观察图一后回答下列问题:①该核苷酸的生物学名称是___________;②该核苷酸是构成_________的原料。
(2)图二为一条核苷酸链示意图,图中所示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室利用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B. 甲、乙两发酵罐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为4∶3
C. 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气存在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 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________,培养基一般放入________中进行灭菌。
(2) 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该方法需要 _______________。(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
(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 1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_______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