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 Na+ B. K+ C. 胰岛素 D. CO2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吉林市高一理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噬菌体复制所需的模板、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所致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微弱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30℃时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水参与C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B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
D.X代表的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A.2n/5m B.2m/5n C.n/5m D.m/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O、C、H、N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精巢内精细胞的基因型有2种
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贵州省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选项中物质与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
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B.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C.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
D.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