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改变,性状一定改变
B.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体性状改变
C. 性状改变,基因型一定改变
D. 一种性状只能由一对基因控制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挑选出SCK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SCK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3∶1
B. 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1∶1
C. 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1/2含SCK基因
D. 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的比例为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激素分泌后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参与运输激素的体液包括____________,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正常人饭后血糖水平有所升高,此时,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明显增多,该激素能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_____________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叫做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B. 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
C. 所有生物的种群都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D. 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下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根、芽两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生长素更为敏感的器官是________;不同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的生理作用具有____________,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2)水平放置的植物,由于___________的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通常是________mol/L,使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造成根的向地生长。能促进芽生长而抑制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mol/L。
(3)研究发现,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科研人员将某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为了使实验更科学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中,作为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和乙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老鼠的血作实验材料
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物质被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是b、c、d
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人体红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是( )
A. YR∶Yr=1∶1B. YR∶yr=1∶1
C. R∶r=1∶1D. Y∶R∶r=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当a处受刺激时,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只能向②传导
C. ⑥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反射活动必须以完整的反射弧为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