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为提髙小麦的品质和抗性,研究人员将普通小麦与几种不同品种的禾草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研究,禾草与小麦的亲缘关系越近,越容易产生杂种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解不同禾草与小麦亲缘关系的远近,先将小麦分别与三种禾草进行DNA分子杂交,结果如下,说明禾草丙与小麦的亲缘关系最近,理由是小麦与禾草丙的DNA分子杂交形成杂交双链的部位最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2)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并培养形成愈伤组织,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试管苗.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原因是杂菌会和植物细胞争夺营养(或答:杂菌会分泌对植物细胞有害的物质).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2、过程:

(1)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2)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4)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答 解:(1)据图分析可知:小麦与禾草丙的DNA分子杂交形成杂交双链的部位最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2)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不能融合,因此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并培养形成愈伤组织,一段时间后,将生长良好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试管苗.
(3)如果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感染到杂菌,杂菌会和植物细胞争夺营养或杂菌会分泌对植物细胞有害的物质,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因此培养过程中要求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故答案为:
(1)丙       小麦与禾草丙的DNA分子杂交形成杂交双链的部位最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2)原生质体       分化培养基
(3)杂菌会和植物细胞争夺营养(或答:杂菌会分泌对植物细胞有害的物质)

点评 本题结合普通小麦与几种不同品种的禾草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甲图表示某高等雌性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象,乙图表示该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A、B分别处于什么分裂什么时期?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乙图中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叫受精作用.
(3)乙图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1-6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5-8.
(4)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20条.
(5)乙图中时期6与11的共同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甲图中B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和模型建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观察的实验现象是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预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D.“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中模拟活动本身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数学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颤藻是一种蓝细菌.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颤藻在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重组
B.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颤藻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中也有 RNA 的存在
D.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 mRNA 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线虫发育过程中由受精卵共产生671个子细胞,最终发育成的幼虫只有558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核遗传信息
B.细胞数目的减少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受精卵发育成幼虫过程细胞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D.线虫的发育过程是基因组在一定时空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表为某地区洪水泛溢期间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遭猛禽捕食的频率(用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表示):
啮齿类动物种类普通田鼠根田鼠欧鼠黑线姬鼠
泛滥期种群数量百分比(%)46.58.041.04.5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63.56.712.016.0
(1)调查表中各种群数量时,若标志物过于醒目,则调查结果与实际数量相比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差别”).
(2)表中各种鼠的种间关系很可能为竞争,猛禽的存在会减缓(减缓/加剧/不影响)这种关系.
(3)洪水泛滥期,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是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缘能力有关,从表中数据分析,拥有较强游泳或攀援的啮齿类动物最可能是欧鼠.
(4)当洪水退去后,该地区的群落会发生次生演替,理由是洪水退去后,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美国科考团在南极湖泊下方深水无光区发现了生活在此的不明类型细菌,并获得了该未知细菌的DNA,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所以繁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该细菌无高尔基体,无法形成细胞壁
C.该细菌环状DNA中也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且其遗传特征主要由DNA决定
D.与酵母菌相比,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该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问题.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I、COPII是被膜小泡.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的名称是内质网.据图分析COPI、COPII的主要作用是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
(2)从COPI和COPII(或乙→囊泡→细胞膜)过程可以推断,不同的生物膜在组成上可以相互转化,该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
(3)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方法)研究“货物”转运过程.
(4)分泌蛋白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获得2016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大隅使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酵母菌的结构中,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的有②③.
(6)酵母菌液泡的功能相当于哺乳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自噬就是依赖于该细胞器的一种降解机制.自噬相对于异噬,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或物质).细胞自噬发生在A、B、C、(D).(多选)
A.生长阶段细胞B.分化阶段细胞    C.衰老阶段细胞D.凋亡阶段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pH为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pH为3时酶的活性小于pH为9时酶的活性
D.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