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液汇总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素释放
B.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机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通过体液运输并把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分析 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 解:A、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A正确;
B、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正确;
C、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分解机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错误;
D、激素调节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并把靶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血糖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并掌握激素调节的一般途径,难度一般.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1年,科学家将蜘蛛的相关基因导入山羊体内,创造出转基因山羊,使羊奶中含有一种独特的蛛丝蛋白。利用这种蛛丝蛋白制造的蛛丝纤维具有很高的强度和伸缩性。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等。下面是生产原理图,请回答问题:

(1)在①过程中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在②过程中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进行⑥过程时,需要对供、受体母羊进行选择,并用激素进行 处理。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如果导入的受体细胞为体细胞,则③过程需要的技术操作是_______,重组细胞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④过程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该过程所用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 等。

(4)进行⑤过程需要的技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细胞能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物质Q,通过实验得到下列结果:①当溶液中Q浓度低于细胞中Q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②只有在有氧时才能发生Q的吸收③物质Q的吸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消耗能量.其中哪些结果说明Q的吸收不是扩散作用(  )
A.①、②、③B.①、②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内填写代号,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小麦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暗反应,直接导致产生的有机物含量下降,造成光合作用减弱.水灾也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影响因素有CO2、光照、矿质元素以及酒精的毒害作用等.(写出两点即可)
(2)大气中的CO2在图中所示的[B]细胞器内的[4]处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可以在图中所示的[A]和[C]处分解为CO2
(3)生态系统中有一类生物,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合成有机物
(4)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都盛有等量的丙酮酸和NaHCO3的混合溶液,向甲试管加入从高等植物细胞内提取的完整细胞器A,向乙试管加入从高等植物细胞内提取的完整细胞器B,然后给予充足光照,两支试管都会产生气泡.细胞器A、细胞器B产生的气体分别是CO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经过大规模的遗传调查已知,甲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为$\frac{1}{100}$,乙病在男性中的男患者为8%.回答问题:
(1)Ⅲ-1与一个表现正常女性婚配后,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33}$.
(2)理论上女性中的乙病女患者和携带者依次分别所占的百分比是0.64%;14.72%.[计算出准确答案,不要舍弃小数点后数字,也可以只列准确的算式,数据必需有据]
(3)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frac{3}{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用作溶剂的有机物可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种.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应符合具有较高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的特点,因此乙醇和丙酮不可以(可以/不可以)用于萃取胡萝卜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融合蛋白是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两个或多个基因的编码区首尾连接,由同一调控序列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人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影响癌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在肺癌、脑肿瘤等实体瘤中均有大量表达.天花粉蛋白(TCS)是重要天花粉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下图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EGF)和TCS基因连接起来,利用大肠杆菌生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天花粉蛋白融合蛋白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为了建立含有EGF的cDNA文库,应从健康人体的表皮细胞中提取总mRNA,通过反(逆)转录法合成cDNA.从cDNA文库中提取的EGF的长度比从基因组文库中提取的EGF短.利用PCR技术可以大量扩增EGF,该技术所利用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2)在①过程中,应使用的限制酶是BamHⅠ和SphⅠ,在融合蛋白基因的首端还应
插入启动子,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
(3)在②过程中,首先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转变为感受态细胞.
(4)应用抗原--抗体杂交_技术可检测大肠杆菌是否表达出融合蛋白.
(5)单纯使用天花粉蛋白治疗癌症疗效甚微,而人表皮生长因子--天花粉蛋白融合蛋白疗效显著,其原因是人表皮生长因子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EGFR)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天花粉蛋白定向的作用于肿瘤细胞.
(6)某同学为了筛选插入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将处理过的载体分别置于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其增殖和表达情况.此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表达载体不能在培养基上增殖和表达,只有导入大肠杆菌,才能增殖和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番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一种蔬果,请分析回答以下与番茄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番茄培养在含Ca2+、Mg2+、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这三种离子的浓度(图1).营养液中的无机盐离子通过方式进入番茄体内,吸收结果表明番茄对的吸收最少,而对另外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多,这一差异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2)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图2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A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20mg/100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3)生产实践中,农民常将番茄植株下部的老叶摘除,试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降低)有机物消耗,提高产量.
(4)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效,在成熟的番茄果实中含量较高.
①番茄成熟过程中,主要受乙烯(填写某种植物激素)调控.
②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衰老和抑癌功效,据此可判断该物质的保健功能是通过保护DNA(基因)(填写某种物质)免受损伤,防止癌症的发生;通过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延缓细胞衰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种类有8种
B.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C.B是人的主要遗传物质
D.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不同,B则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