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将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图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刺激X”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肾上腺素增多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与图中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的过程相比较,这两个过程调节方式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靶细胞依靠膜上受体接收信号,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升高血糖。

(4)有同学以血糖为例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激素分泌量稳定的维持是通过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答案】 血糖浓度降低 前者是神经—体液调节,后者是神经调节 蛋白质(或糖蛋白) 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试题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①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靶细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血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饮食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抑制血糖浓度升高,该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1)由图可知“刺激X”直接或间接通过下丘脑作用于胰岛A细胞,促进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故“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浓度降低
(2)肾上腺素增多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从而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该过程含有神经—体液调节调节,而“刺激X”→①→下丘脑→②→胰岛A细胞只有神经调节这两个过程调节方式的区别是前者是神经—体液调节,后者是神经调节
(3)靶细胞依靠膜上受体接受信号,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此时的信号为胰高血糖素,它作用于靶细胞,促使靶细胞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
(4)分析图可知,饮食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促进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胰岛素分泌增加,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又反过来抑制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从而使得胰岛素含量维持稳定,因此图中激素分泌量稳定的维持是通过 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D胚胎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

A. 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丙数量增加

B. 如果乙大量捕食甲,就会降低甲种群的丰富度

C. 丁的数量发生变化,不会影响乙的环境容纳量

D. 甲与乙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脂肪酶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油脂,下列可用来检测脂肪酶降解效率的试剂是(  )

A.双缩脲试剂B.碘液C.苏丹Ⅲ试剂D.班氏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Y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多,则Y的渗透压会升高

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pH暂时降低

D. X、Y、Z的成分及其含量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蛋白质多样性无关的是

A.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

C. 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D. 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虎克和施旺

B. 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C. 论证了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D.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和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__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___型细菌。

(2)图中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_________型细菌转化为_________型细菌。

(3)图中④表明:转化成的S型细菌的后代是________(有、无)毒性的_________型细菌。

(4)该实验说明:转化因子就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