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美国某森林中有一种粗皮渍螈,其制造的神经毒会阻塞神经细胞上某些通道,从而对掠食者造成致命瘫痪.红胁束带蛇吃下粗皮渍螈之后,虽不能动弹,但之后仍会复原;其爬行速度与抗毒性呈反相关.美国另一岛上的蝾螈没有毒性,吃它们的蛇对神经毒没有抗性,爬行速度也相对较快.根据上述事实,不合理的推测是(  )
A.红胁束带蛇与粗皮渍螈间是捕食关系,不利于维持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红胁束带蛇的遗传信息序列发生改变,产生出了不会完全被毒素阻塞的通道
C.与对神经毒无抗性的蛇相比,红胁束带蛇被鸟及其他天敌捕食的几率会升高
D.蛇和蝾螈间的这种“军备竞赛”在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红胁束带蛇产生了抗毒性,这是由于其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出了不会完全被毒素阻塞的通道;
而“其爬行速度与抗毒性呈反相关”,表明抗毒性越强,其爬行速度越慢,因此容易被天敌捕食.

解答 解:A、捕食关系有利于维持其所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其抗毒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就是遗传信息序列发生改变,B正确;
C、抗毒性越强,其爬行速度越慢,因此容易被天敌捕食,即与对神经毒无抗性的蛇相比,红胁束带蛇被鸟及其他天敌捕食的几率会升高,C正确;
D、蛇和蝾螈间的这种“军备竞赛”在不同地域间存在的差异与其生存环境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刚孵化出的家蚕体色的黑色(A)与淡赤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让杂合的黑色家蚕相互交配得到F1,取F1中的黑色家蚕自交,则后代中淡赤色家蚕的概率为(  )
A.$\frac{1}{8}$B.$\frac{1}{6}$C.$\frac{5}{6}$D.$\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能够在黑暗中发出绿色荧光的转基因鸡.该技术所利用的工具中,被称为基因“缝合针”的是(  )
A.质粒B.限制酶C.DNA连接酶D.动植物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衰老受基因的调控,衰老细胞的结构不发生改变
B.细胞生长使物质交换效率增强,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效应T细胞与癌变的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癌变的细胞裂解死亡
D.用台盼蓝染色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是由草鱼呼吸孤病毒(GCRV)引起的,目前尚未找到防治药物.如图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PV7双基因与某质粒连接,并通过草鱼攻毒实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的过程示意图.图中P10和PH为启动子,箭头表示转录方向.PV71和PV72为GCRV外壳蛋白基因(DNA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核酸疫苗实验鱼的死亡率和免疫保护率记录表
组别疫苗注射量实验鱼数死亡鱼数死亡率免疫保护率
110μg20尾0尾0100%
230μg20尾0尾0100%
360μg20尾1尾5%95%
空载体30μg20尾6尾30%70%
对照020尾20尾100%0
(1)制备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核酸疫苗,获取大量PV7双基因时可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该技术除需要原料、模板、引物外,还必须用热稳定DNA聚合(或Taq)酶.PCR一般要经历三十次以上的循环,每次循环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阶段,其中变性是指高温(或90-95℃、受热)条件下,DNA分子解旋(为单链)的过程.
(2)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PV71和PV72基因,是为了防止连接的位置错误,用不同限制酶先后两次切割质粒,是为了防止质粒自身环化,有利于提高核酸疫苗构建的成功率.
(3)攻毒实验检测是指将不同浓度的核酸疫苗导入草鱼体内,通过转录和翻译产生草鱼呼肠孤病毒外壳蛋白,使草鱼生成抗体和记忆细胞,同时给草鱼注入相同浓度的GCRV,我,统计草鱼免疫保护率,实验结果说明核酸疫苗起到了保护草鱼、预防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作用.导入空载体(普通质粒)的草鱼免疫保护率达到70%,但草鱼体内并未检测到抗体水平的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导入草鱼体内的空载体(普通质粒)能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核酸疫苗注射后,科学家发现PV7双基因在启动子的驱动下持续表达,至第49天核酸疫苗仍没有被降解,仍能检测到PV7双基因的转录.综上所述,与常规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质疫苗相比,核酸疫苗所具备的优点有抗原性强、保护时间长、安全性好、制备和运输方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三种组成成分,a、b、c是B中的四个生物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字母和箭头画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2)图中A、C(填字母)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碳元素在B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3)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生物c大量减少,各种生物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4)该生态系统除具有物质循环功能外,还具有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生物学经典研究与使用方法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假说-演绎法
B.林德曼发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调查和系统分析的方法
C.调查恒定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物理模型法
D.温特研究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同位素标记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人体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下列有关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细胞分化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B.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C.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会减少
D.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某细胞中分离得到的几种细胞器模式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细胞中甲细胞器的数量多于表皮细胞
B.乙细胞器承担着物质运输和合成纤维素的任务
C.丙细胞器只存在于部分细胞中
D.丁细胞器可能含有合成磷脂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