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包括蛋白质和DNA,其中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有C、H、O、N,有的含有S;DNA的元素组成有C、H、O、N、P.
图中左侧表示DNA分子两条链上的2个脱氧核苷酸,图中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含氮碱基;右图表示肽链的一部分,其中④表示R基,⑤表示肽键.
噬菌体能独立存活,但不能生长.能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为烈性噬菌体,因此可以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该噬菌体.
解答 解:(1)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其中DNA的P元素存在于结构中的磷酸中,即图中①;蛋白质中S元素存在于R基中,即图中④,⑤表示肽键,其元素组成只有C、H、O、N.
大肠杆菌的体积大小通常在0.5×1~3μm.为分离培养仅获得某烈性噬菌体,实验操作如下:
(2)污水中含有大量大肠杆菌,也能很容易地分离到大肠杆菌噬菌体.由于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完成繁殖过程,因此步骤B中进行高速旋转能够促进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步骤C是过滤得到噬菌体的滤液,因此需要滤去大肠杆菌,也要滤去其他细菌,此时就用滤器孔径来进行控制.
(3)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检查滤液中是否有噬菌体存在,可选择固体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噬菌斑作为观测指标.操作简要步骤:含有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涂布滤液,培养,观察是否有噬菌斑.
(4)要纯化噬菌体,可从噬菌斑获取后培养之.噬菌体浓度高,培养时间内已将所有的大肠杆菌裂解,这会导致既没有大肠杆菌菌落又没有噬菌斑.
故答案为:
(1)①④
(2)污水中含有大量大肠杆菌,故也能很容易地分离到大肠杆菌噬菌体.
制备裂解液(促进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不仅要滤去大肠杆菌,也要滤去其他细菌
(3)(固体培养基中)大肠杆菌噬菌斑
含有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法涂布滤液,培养,观察是否有噬菌斑
(4)噬菌斑 噬菌体浓度高,培养时间内已将所有的大肠杆菌裂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噬菌体侵染细菌和实验和微生物培养和分离实验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在同位素标记法过程中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具体部位,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曲线①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 | |
B. | 曲线②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 | |
C. | 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 | |
D. | ①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②类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基因型 | 甲种群(匹) | 乙种群(匹) |
WhWh | 50 | 80 |
WhWs | 60 | 15 |
Whw | 40 | 10 |
WsWs | 18 | 28 |
Wsw | 24 | 12 |
ww | 8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 |
B. | 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血红蛋白的释放所依据的原理相同 | |
C. | 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中的氧元素主要来自H2O | |
D.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FGF-21浓度 葡萄糖消耗率% 胰岛素浓度 | 0 nmol/L | 0.1 nmol/L | 10 nmol/L | 1000 nmol/L |
0nmol/L | 1 | 1.1 | 13 | 30 |
0.1nmol/L | 1.1 | 9 | 25 | 50 |
10nmol/L | 4 | 24 | 33 | 60 |
1000nmol/L | 12 | 32 | 55 | 73 |
表达水平 组别 | GLUT1 | GLUT4 |
对照 | 1.2 | 1.2 |
胰岛素处理 | 1.2 | 2.5 |
FGF-21处理 | 2.3 | 1.2 |
胰岛素+FGF-21处理 | 3 | 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齐鲁教科研协作体19所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选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西瓜汁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B.用鸡的成熟红细胞可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C.用黑藻叶片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D.用过氧化氢酶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