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有机物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C.过酸过碱均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D.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用越强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解答 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有机物,A正确;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B正确;
C、过酸、过碱的外界条件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从而使酶失去活性,C正确;
D、温度过高会使酶的活性失去活性,酶的催化作用消失,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明确酶是蛋白质或RNA,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武邑中学高一下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等位基因B和b发生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B和b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

B.X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B和基因b的突变率

C.基因B中的碱基对G-C被碱基对A-T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

D.在基因b的ATGCC序列中插入碱基C可导致基因b的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  )
A.都含有20种氨基酸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都有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32P标记精原细胞的核DNA,若让其进行两次有丝分裂,那么所得的4个子代细胞中,具有32P的细胞有多少?2或3或4让其进行减数分裂,那么所得的4个子代细胞中具有32P标记的细胞又有多少个?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表是采用黑白瓶(不透光瓶-可透光瓶)测定夏季某池塘不同深度水体中初始平均
水深(m)l234
白瓶中O2浓度(g/m3+3+1.50-l
黑瓶中O2浓度(g/m3-1.5-1.5-1.5-1.5
氧浓度与24小时后平均氧浓度,并比较计算后的数据.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深1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24小时制造的氧气为3g/m3
B.水深2m处黑瓶中水生植物不能进行水的光解但能进行C3的还原
C.水深3m处白瓶中水生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D.水深4m处白瓶和黑瓶中的水生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图中②所示的磷酸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它是像轻油般的流体,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这说明②具有流动性.
(2)葡萄糖跨膜运输时,需要图中的物质③(填编号)协助,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人工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膜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增殖与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该病毒与人的关系是寄生,免疫学认为侵入人体内的病毒属于抗原.
(2)表示抗体增殖的曲线是C;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3)第二次感染时,抗体的产生量明显比初次感染多而快.
(4)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5)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浆细胞可由记忆细胞和B细胞分化而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为某女性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甲和乙的示意图:
(1)图中过程X的名称是受精作用,过程Y产生的两个子细胞能各自独立发育成甲、乙两个小孩说明了早期胚胎细胞具有很强的全能性.
(2)过程Y的过程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3)已知个体甲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为Aa,乙为AA,其最可能的原因是第一次卵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4)已知甲为六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纯合体患者,结婚之前已通过外科手术将多余的手指切除,且他的婚配对象是正常指,则其子女是否患六指症?是(仍患);说明原因手术不能改变遗传物质.
(5)若甲乙分别和一对有着与图中相同来源的两个女性结婚,这两对夫妇所生的子女相比较,性状差异很多,指出引起这些差异的3种可能的原因: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雄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如图分析回答:

(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写出相关流程即可)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
(2)将图1中F1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ddRr.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frac{1}{2}$.
(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后,对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选出表现型为矮杆(抗病)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
(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frac{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frac{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上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12:6:2:1(不论顺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