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C.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能够产生大量的ATP,A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主要是K+外流,同时Na+运出细胞,K+运进细胞,需要Na+- K+离子泵的作用,属于主动运输,消耗ATP,B项正确;蛋白质是高分子有机物,合成时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是扩散,不消耗ATP,D项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赤霉素和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B.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对矮生豌豆幼苗的生长没有作用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快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为获得青蒿素高产植株,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已知黄花蒿茎的形状有圆柱形和菱形,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茎的颜色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C、c控制;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研究表明,相同种植条件下,黄花蒿单株干重圆柱形高于菱形;青蒿素的含量(mg/kg干重)紫色植株高于红色植株、红色植株高于青色植株.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孟德尔运用假说法,归纳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为杂交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2)若将一青杆植株和一红杆植株杂交,F1全为青杆,F1自交,F2中青杆124株,红杆31株,紫杆10株,则亲本青杆和红杆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 F2青杆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3)若上述F1各种茎色中均有圆柱形茎和菱形茎的植株,则单株青蒿素产量最高的植株表现型是 . 为了确定F2该表现型的植株中是否存在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生物,过一段时间后,仍能生存的是( )

A. 乳酸菌 B. 蘑菇 C. 白菜 D. 蚯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 B. 动物病毒 C.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D. 天敌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可以发生隐性突变,而隐形突变会导致不同情况的出现:如突变不会引起个体死亡、突变会导致完全致死(突变体全部死亡)和不完全致死(突变体死亡一部分),如图表示经诱变处理的红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纯合红眼雌果蝇交配(B表示红眼基因),得F1 , 使F1单对交配,分别饲养,观察F2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经诱变后没有发生突变,则F2果蝇均为红眼
B.若只发生隐性突变而不引起致死现象,则F2中红眼与白眼的比值为3:1
C.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1:2
D.若发生突变后,会导致不完全致死现象的发生,则F2中雌:雄介于1:1和2:1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A. 基因、染色体、细胞 B. 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C. 细胞、物种、生物圈 D. 物种、种群、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中,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多

B炎热环境中,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导致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C寒冷环境中,位于大脑皮层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促进机体产热

D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酶提供反应开始时所必需的能量

B.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C. 酶的化学本质并非都是蛋白质

D. —个酶分子只起一次作用,然后就被破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