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①处有DNA-RNA杂合双链片段形成,②处有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①处有DNA聚合酶参与,②处没有DNA聚合酶参与
C.①②两处都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图中DNA可以与有关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D.DNA上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均可以控制如图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图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 |
B. | 若③为多聚体,且能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质 | |
C. | 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 |
D. | 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 |
B. | 细胞的多样性的特异性 | |
C.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 |
D.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说法中,正确的( )
A.同一物种的cDNA文库只有1种,不同物种的cDNA文库完全不同
B.某真核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基因一定比基因组文库中的该基因短
C.可以利用反转录法获取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
D.只有cDNA文库的基因可实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下第四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 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_____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最为喜好。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关于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问题。
物质A对植物竞争水肥至关重要。用一种单细胞真核藻类(以下称其为甲)和另一种异养但能大量产生A物质的单细胞动物(以下称其为乙)为实验材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培育出对水肥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改良版甲。
(1)通过技术手段,成功地给乙移植进来自甲的叶绿体,这一技术属于 工程技术。
(2)若从乙细胞中提取A的关键控制基因,并将此基因导入甲细胞,这一技术属于 技术。A的基因在甲细胞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
(3)若要将甲乙两细胞融合,必须先除去 ,之后诱导两个细胞融合。虽然得到了能增殖的杂交细胞,却不能大量得到A物质,这很可能是由于 。
(4)导入了A基因的甲,对水肥的竞争具有显著优势。这个改良后的甲可能对 (“食物”、“生物”、“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5)矿区废弃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养分贫瘠,引入改良后的甲比本土植物能更快地恢复植被,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这种做法利用了生态工程中的 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下第三次模拟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大脑对脊髓的调控,体现了神经活动的分级调节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兴奋,这是正反馈调节
C.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D.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这属于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四校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将乙肝病毒控制合成病毒表面主蛋白基因HBsAg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及有关资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 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是一种甲基营养型酵母菌,能将甲醇作为其唯一碳源,此时AOX1基因受到诱导而表达[5'AOX1和3'AOX1(TT)分别是基因AOX1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资料2 巴斯德毕赤酵母菌体内无天然质粒,所以科学家改造出了图1所示的pPIC9K质粒用作载体,其与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可以与酵母菌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可以将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体中以实现表达。
(1)如果要将HBsAg基因和pPIC9K质粒重组,应该在HBsAg基因两侧的A和B位置接上 、 限制酶识别序列,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2)酶切获取HBsAg基因后,需用 将其连接到pPIC9K质粒上,形成重组质粒,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以获取 。
(3)步骤3中应选用限制酶 来切割重组质粒获得重组DNA,然后将其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细胞。
(4)为了确认巴斯德毕赤酵母菌转化是否成功,在培养基中应该加入卡拉霉素以便筛选,转化后的细胞中是否含有HBsAg基因,可以用 方法进行检测。
(5)转化的酵母菌在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向其中加入 以维持其生活,同时诱导HBsAg基因表达。
(6)与大肠杆菌等细菌相比,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其优点是在蛋白质合成后,细胞可以对其进行 并分泌到细胞外,便于提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高考冲刺(3)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实验中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 | 酶浓度 | 0 | 1% | 2% | 3% | 4%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100 | 200 | |
实验二 (酶浓度为2%) | 乳糖浓度 | 0 | 5% | 10% | 15% | 20% |
相对反应速率 | 0 | 25 | 50 | 65 | 65 |
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B.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
D.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