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图甲是胰岛B细胞部分结构;图乙是胰岛素形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含有A、B两条链,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SH脱去2个H形成)连接,在A链上也形成了一个二硫键.M表示胰岛素原经加工形成胰岛素的生理过程,1~83表示氨基酸序号,-S-S-表示二硫键.请回答:

(1)从细胞结构上看,甲细胞与蓝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4(填序号),与玉米叶肉细胞相比,甲细胞不具备的细胞器有液泡、叶绿体.
(2)图甲中控制胰岛素原合成的结构是2(填序号)最终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
(3)图乙中M过程发生的场所是3、7(填序号),胰岛素形成后经细胞膜分泌出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4)胰岛素分子含有49个肽键,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a,胰岛素原经M过程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2a-588.
(5)若用磷脂酶处理甲细胞中的细胞器,其功能基本不受影响的有4、6(填序号).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是胰岛B细胞部分结构,其中1是线粒体,2是细胞核,3是内质网,4是核糖体,5是细胞膜,6是中心体,7是高尔基体.
分析乙图:图乙是胰岛素形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含有A、B两条链,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SH脱去2个H形成)连接,在A链上也形成了一个二硫键.

解答 解:(1)甲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4核糖体;甲细胞是动物细胞,与玉米叶肉细胞(成熟的植物绿色细胞)相比,甲细胞不具备的细胞器是液泡和叶绿体.
(2)胰岛素是蛋白质,是由2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终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称为胞吐.
(3)M表示胰岛素原经加工形成胰岛素(分泌蛋白)的生理过程,而分泌蛋白的加工场所是3内质网和7高尔基体;胰岛素形成后经细胞膜分泌出去,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胰岛素分子含有A、B两条链,含有21+30=51个氨基酸,因此其所含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51-2=49个肽键;胰岛素原的相对分子质量=83a-82×18,胰岛素的分子量=51a-49×18-6,因此胰岛素原经M过程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83a-82×18)-(51a-49×18-6)=32a-588.
(5)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图中4核糖体和6中心体不含膜结构,即不含磷脂,因此用磷脂酶处理甲细胞中的细胞器,它们的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故答案为:
(1)4      液泡、叶绿体
(2)2     胞吐
(3)3、7     一定的流动性
(4)49     32a-588       
(5)4、6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2)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2]磷脂双分子层.
(3)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3]糖蛋白.
(4)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填名称)的种类和数量.
(6)细胞膜的外侧是A(A、B)侧,判断的依据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7)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演替是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②,若产生基因组成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期,染色体分配异常.此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3)图③是另一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卵细胞或极体.
(4)请在D图标出y:和y2的数值,并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人类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过程中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融合
B.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膜要与卵细胞的膜融合
C.受精卵形成后再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新的个体
D.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男性红绿色盲患者(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B.染色单体数B比值为2:1
C.红绿色盲基因(Xb)数目比值为1:1D.核内DNA数目比值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是某家族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图2为该致病基因控制某种酶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面题.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3的基因型是AA或Aa.Ⅲ-1是杂合子的概率为$\frac{1}{2}$.
(3)图2为基因控制该酶合成过程中的翻译过程.该过程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调查表明该地区大约每10000个人中有一个该遗传病患者.若Ⅱ-3与当地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婚配,所生女孩患病的概率为$\frac{1}{303}$.为确保出生的后代正常,最好在妊娠16~20周进行基因诊断,最大限度避免患儿的出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厦门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相比较,正确的是

A.诱导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B.所用的技术手段基本相同

C.所采用的原理完全相同

D.都能形成杂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热带雨林中的某种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灰色和黑色两种,由等位基因B/b控制,翅长度有短翅和长翅两种,由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两只表现型相同的果蝇杂交得到数量足够多,统计各种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试验判断,昆虫的体色中显性性状是 ,相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只考虑体色遗传时,中灰身个体杂合的概率为 ,所有灰身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3)亲代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中雌性比例为1/3的原因是 ,从中任取一只灰身短翅和一只黑身短翅个体杂交得到,则中出现黑身短翅的概率为

(4)若用题干中相同的亲代个体杂交得到的子代中出现少数长翅雌性个体,可能的原因是:亲本雄性个体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