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②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 |
B. | 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 |
C. | 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 |
D. | 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
分析 1、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是转录过程,过程②是翻译过程;该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解答 解:A、①过程是转录过程,模板是DNA,产物是RNA,转录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与U配对、T与A配对、G与C配对,②是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中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是A与U配对、G与C配对,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因此一般来说,一个细胞内同时含有基因1和基因2,B错误;
C、①是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②是翻译过程,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C正确;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错误.
故选:B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转录和翻译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发生在分裂间期,染色体正在复制 | |
B. |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 |
C. |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 |
D. | 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要筛选出含EPSPS基因的突变菌株,应在培养基中加入EPSPS酶 | |
B. | 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检测细胞中是否有EPSPS基因的表达产物 | |
C. | EPSPS基因转录时以DNA的两条链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的效率 | |
D. | EPSPS基因导入小麦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后,该性状可随传粉过程遗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运动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少,尿量增加 | |
B. | 进入寒冷环境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强 | |
C. | 喝酸性饮料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PH相对稳定 | |
D. | 抗原侵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消灭并清除抗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0 | B. | 60 | C. | 90 | D. | 1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华侨中学高三开学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位于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在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的过程。请回答:
(1)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2)图中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 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
(3)过程②除了需要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 (至少写出2项)。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4)科研人员发现有些功能蛋白A分子量变小,经测序表明这些分子前端氨基酸序列正确,但从某个谷氨酸开始以后的所有氨基酸序列丢失,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2分)
(5)图中的生物效应指的是 。(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