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的环境条件一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种群.
(2)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正常的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3)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影响了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生殖隔离现象.
(4)如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
世代甲箱乙箱
果蝇数AT1E果蝇数AT2E
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
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
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
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
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甲,表中频率基本稳定的基因是E.

分析 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是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开始,甲箱和乙箱果蝇虽然同属于一个物种,但是生活在不同区域内,因此分属于两个种群;
2、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因此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3、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4、种群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基因库大小与种群数量有直接关系,遗传平衡定律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乘积的2倍.

解答 解:(1)第一期,甲箱和乙箱中的果蝇分属于两个种群.
(2)由于两箱分养造成地理隔离,不同种群间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食物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
(3)由题意知,经过八代更长时间之后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具有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可能产生了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因此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
(4)分析甲箱和乙箱的果蝇数量可知,甲的种群数量大,因此甲箱果蝇的种群基因库大;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E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变化不大,最稳定.
故答案为:
(1)种群
(2)地理隔离    食物   基因频率
(3)物种     生殖隔离
(4)甲    E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和表格数据,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某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C.光镜下可以观察到核膜和核仁,原核细胞的拟核无核膜
D.细胞骨架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F1自交产生的F2均有四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和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出现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是: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相等.
(3)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F3植株单独统计分析.理论上F3植株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植株有4类,那么这4类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和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B.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髙
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多数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
D.合成噬菌体衣壳蛋白质所需的酶来自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m,核DNA数目为2n)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①③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4n
B.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m,DNA数目为2n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②中
D.正常情况下,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由图分析可知(  )
A.甲→乙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丙→戊过程中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丙时期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DNA数的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B.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D.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比例分别为20%、40%,若该种群的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40%、24%B.40%、48%C.60%、48%D.60%、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提取人红细胞的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测定脂质单分子层在水面的铺展面积,发现其铺展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红细胞中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等无机盐在红细胞产生乳酸后,可以起缓冲作用,使红细胞的PH值不出现大的变化,这说明无机盐能维持酸碱平衡.
(3)不同的脂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脂质不溶于水.
(4)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请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进行解释.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不同.
(5)从母牛甲的体细胞质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牛乙去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将胚胎植入母牛丙的子宫内,出生小牛的各种性状,大多像甲、像乙、像丙,为什么?甲 牛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