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图示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3: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出现染色单体,因此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数.Ⅰ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表示有丝分裂末期;Ⅱ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Ⅳ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一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4:该图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①②③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④表示受精作用,⑤⑥⑦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图1中,BC段表示每条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乙、丙细胞,图1中的DE段每条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于图2中的甲细胞.
(3)图2中乙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下班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4)如果图3中Ⅰ到Ⅱ完成了图1中AB段的变化,即完成了DNA的复制,而经过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加倍,并且出现染色单体,因此图中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DNA数.根据试题的分析,图3中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5)图4中,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到体细胞水平,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
故答案为:
(1)DNA复制(染色体复制) 间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乙、丙 甲
(3)2 2 减数第一次 后 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4)aⅢ、Ⅳ减数第二次 后 有丝 后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二倍体(AaBb)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
B.甲、乙、丙、丁不可同时出现在睾丸中
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若丁细胞中含A基因的两条染色体进入同一配子,其他正常,则由乙细胞产生配子的基因型是AAB、B、ab、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是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宜用量的 | |
B. | 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的细胞壁均能被果胶酶分解 | |
C. | 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可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 |
D. | 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 |
B. | 不要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 |
C. | 加入二氧化硅的作用是有助于研磨充分 | |
D. | 滤纸条上的色素从上至下的顺序是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素b,叶绿素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中产生大量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 | |
B. | 叶绿体中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产生 | |
C. | 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还原所需的ATP来自类囊体和线粒体 | |
D. | 硝化细菌也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黏性末端是由各自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催化产生的 | |
B. | 甲、乙之间可形成重组DNA分子 | |
C. | DNA连接酶作用位点在b处,催化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之间形成化学键 | |
D. | 甲、丙之间不能形成重组DNA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