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关于人类性染色体及其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C.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X染色体
D.伴X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

分析 1、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属于特殊的分离定律.
3、X和Y为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会发生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4、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X染色体显性①连续遗传;②发病率高;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④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X染色体隐性①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③女性患者父亲、儿子都是患者
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①患者为男性;②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耳郭多毛症

解答 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只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就与性别有关,所以X、Y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条(含有Y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或1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或2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X染色体,C正确;
D、伴X隐性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伴X显性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的特点,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各种伴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明确减数分裂与性染色体的关系;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明确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可以是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
B.当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C.甘油出入细胞取决于其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蛋白的数量
D.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分为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太空中,根失去向地性是因为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②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基因组的表达,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③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该地区,调查结果不一定大于实际值.
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⑤从30℃的环境进入5℃,小白鼠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相应增加.
⑥抗体、淋巴因子和血红蛋白均存在于内环境中.
A.2项B.3项C.4项D.5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转录出的mRNA从核孔中出来后立即与翻译的工具核糖体结合
B.DNA分子上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叫做基因突变
C.迁入和迁出不能使生物的种群发生进化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不同物种,但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研究人员通过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冷却使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然后在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的催化下进行互补子链的合成.细胞内DNA复制时解链是在解旋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2)cDNA文库中的Rubisco酶基因不含有(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检测Rubisco酶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采用分子杂交技术.通过对Rubisco酶基因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对Rubisco酶的改造属于蛋白质工程.
(3)改造Rubisco酶基因能够显著的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
B.造血干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蓝藻与黑藻的共同点是都能通过叶绿体自己制造有机物
D.衰老细胞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及细胞核体积均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铜绿微囊藻是淡水中常见的一种蓝藻,它们特有的异形胞能够将大气氮固定为可利用氮源,供给其它营养细胞.当其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大量繁殖时,会导致水体变质,这种现象俗称“水华”.近年来,在我国的各大湖泊水华现象频繁,下面是某研究小组对太湖湖水中微囊藻所做的一些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1)铜绿微囊藻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它和水绵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研究小组欲研究N元素对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对照组实验利用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全素培养液培养微囊藻,实验组应用不含氮的全素培养液培养.该实验需检测的因变量为微囊藻的种群数量.实验结果表明,缺少N元素对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影响不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微囊藻可以固氮.
(3)在其它调节均适宜的情况下,研究小组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微囊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具体实验过程如甲图所示,测得A、B数量变化如乙图:

据图分析,在20℃时,微囊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在55℃,微囊藻开始不再进行光合作用,A+B的和可以表示微囊藻的微囊藻1h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4)研究小组对太湖湖水中的微囊藻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时测定.调查湖水中微囊藻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抽样检测法,在利用血球计数板对微囊藻进行计数时,需等到微囊藻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上进行计数.
(5)研究小组统计的微囊藻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
据图分析,微囊藻前两周的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曲线,其原因是λ>1,且不变;在第2周时,微囊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6)结合图乙分析,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微囊藻大量繁殖会导致水华的发生.为有效控制微囊藻的增长,一方面需要对生物污水中含磷(填“磷”或“氮”)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在排污口附近种植芦苇、莲等挺水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核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一定含有镁和氮
C.DNA的空间结构为双螺旋结构,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其元素组成与生长素一样,均包括C、H、O、N、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研制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这种原虫感染后会在人体内形成周期性繁殖,然后周期性释放毒素,毒素属于一种热源,可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腺体A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体温升高.若某人体温24小时保持38度,这期间他体内的产热量 大于/等于/小于) 散热量.

(2)当我们大量喝水后, (结构)减少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最终作用于靶器官 ,从而 (促进/抑制)对水分的重吸收.

(3)饭后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 B 细胞分泌活动增强,促进组织细胞 ,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