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实验操作不当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有的实验或调查若通过及时调整也可顺利完成.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鉴定蛋白质时,在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时,可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得双缩脲试剂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时,发现底物与酶的混合液的pH为0.9时,可调至中性
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D.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发现滤液颜色太浅,可往滤液中再添加适量CaCO3

分析 1、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
①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
②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
③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
④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
2、过酸或者过碱都会使酶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变性失活,本题中酶已经在过酸环境中失去活性,之后无论PH值为多少酶都没有活性了.
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
4、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答 解:A、斐林试剂的乙液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为0.01 g/ml的 CuSO4 溶液,因此鉴定蛋白质时,在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时,可将乙液按比例稀释得双缩脲试剂,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6.8左右,混合液的pH为0.9时酶已经失活,调节PH酶的活性不会恢复,B错误;
C、在调查某遗传病发病率时,调查群体要足够大,注意随机取样,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还能再用,C错误;
D、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果碳酸钙粉末过少,叶绿素分子被破坏,往滤液中再添加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六次适应性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液渗透压升高

B.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细胞都始终保持活性

C.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D.调查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均采用样方法采集调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实现.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肌细胞,长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会增加,但血浆pH保持稳定,此时参与稳态调节的物质主要是NaHCO3(或HCO3-)等.
(2)图中下丘脑的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典型的功能外,还具有分泌的功能.若Y细胞代表甲状腺细胞,物质甲就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的变化是不变.
(3)当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时,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尿液中尿素的浓度增加.血糖浓度上升会导致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兴奋并进行神经调节,使Z细胞分泌的激素增多,Z表示胰岛B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生物进化的论述中,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
(2)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则表现为外负内正,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单向(单向,双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图中甲表示甲硫氨酸,丙表示丙氨酸),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核糖体,②是tRNA,③mRNA
B.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
C.若图中④含60个组成单位,则③至少含有360个碱基
D.一种氨基酸可以被多种②识别,②分子中含三个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中A~E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
A、
B、
C.AABBDD×RR→ABDR$\stackrel{①}{→}$AABBDDRR
  普通小麦 黑麦 不育杂种   小黑麦
D.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stackrel{?}{→}$F2→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E.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染锈病ddtt→F1$\stackrel{①}{→}$配子$\stackrel{②}{→}$幼苗$\stackrel{③}{→}$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的品种
(1)A图所示的过程称为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甲个体相同.
(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天冬氨酸改变成缬氨酸.(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
(3)C图所示育种方法叫多倍体育种,该方法常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作用的对象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D图所示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便的方法是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让其连续多代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5)E图中过程②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此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替换.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实现的.
(3)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frac{4}{9}$.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比例是$\frac{1}{6}$.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多颗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24:8: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其他条件具备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Y,可得到相应产物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是mRNA,Y是氨基酸,则Z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
B.若X是DNA,Y是脱氧核苷酸,则Z是mRNA
C.若X是RNA,Y是DNA聚合酶,则Z是DNA
D.若X是DNA,Y是逆转录酶,则Z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