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图示中①处突变没有引起其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突变应为碱基对的替换,②处突变使得其后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改变,突变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图甲中4号个体为患者,双亲均正常,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1号个体正常,则进一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逐步判断各个体的基因型即可解题.表格中只有编号C缺少条带1,因此编号C对应系谱图中的4号个体.
解答 解:(1)据图分析,a处基因突变只导致一个氨基酸改变,这种突变可能是碱基对的替换,而b处突变导致b处及其后肽链上所有氨基酸都发生变化,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说明其肽链比正常的要短,可能为翻译提前终止.
(2)据题意可知,果蝇的表现型有三种:紫色(A_XB_)、红色(A_XbXb、A_XbY)、白色(aa_ _).提供的纯合亲本白眼雄果蝇和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可分别用aaXbY和AAXBXB表示.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根据分离定律,F2中A_:aa=3:1,XB_:Xb_=3:1.故F2中紫色(A_XB_)=$\frac{3}{4}$×$\frac{3}{4}$=$\frac{9}{16}$、红色(A_XbY)=$\frac{3}{4}$×$\frac{1}{4}$=$\frac{1}{16}$、白色(aa_ _)=$\frac{1}{4}$.故F2中紫眼:红眼:白眼比例为 9:3:4.F2代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AAXbY、AaXbY.
(3)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长翅果蝇和100只残翅果蝇,则后代中残翅果蝇bb=100÷(9900+100)×100%=0.01,则b=0.1,B=0.9,Bb的基因型频率为2×0.1×0.9=18%.若该种群放置于刮大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的比例会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根据图甲可知,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那么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4号为aa.从7号(aa)可以推知5号和6号的基因型均为Aa,那么8号可能有的基因型为AA($\frac{1}{3}$)或Aa($\frac{2}{3}$),3号基因型为Aa($\frac{2}{3}$)由图2条带判断,因此8号个体的基因型与3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2}{3}$.
故答案为:
(1)替换 增添或缺失 提前终止
(2)9:3:4 2
(3)18% 上升 自然选择
(4)$\frac{2}{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的特征和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可发生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细胞中部赤道板的形成有关 | |
B. | ②可发生于胰岛A细胞的内质网中,形成的产物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 |
C. | ③可发生于叶绿体的内膜上,与此反应同时发生的还有ATP的形成 | |
D. | ④可发生于线粒体的内膜上,此反应生成的ATP可用于①和②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KU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不利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 |
B. | 父母正常而子代患PKU是两亲代致病基因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 | |
C. | PKU婴儿时期禁食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可保证身体和智力正常发育 | |
D. | 基因型Aa的个体与人群中某正常人结婚的子代患病概率为$\frac{1}{20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被细胞胞吐的一定是像胰岛素一样的大分子物质 | |
B. | 胞吐过程一定会有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过程 | |
C. | 血浆中的氧进入红细胞需穿过两层生物膜 | |
D. |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
B. | 甲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C. |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 |
D. | 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B. | 核糖体合成多肽 | ||
C. | 某种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 D. | 受精作用的完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母羽和雄羽这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
B. | 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羽性状为显性 | |
C. | 隐性性状在雄鸡和雌鸡中都能表现 | |
D. | 性别作为一种内部的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