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可遗传变异降低了种群的基因多样性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种群内部个体间的差异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分析 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答 解:A、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A正确;
B、可遗传的变异升高了种群的基因多样性,B错误;
C、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错误;
D、种群内部个体属于同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持措施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某生物(2n=4)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图甲和图乙中染色体数与DNA数相同
C.图乙中①和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A、a一定是交叉互换造成的
D.图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数量分别为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源杂交形成的后代,再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杂交后代的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培育而成.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ABBCD,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14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需要选育能高效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
请完成下列选育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菌种浸出液的制备:
从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中获取一定量的样本,然后置于无菌水中,震荡一定时间,备用.
步骤二:配置菌种选育培养基并灭菌:
所配制的培养基的特点是固体 和含不同浓度除草剂.
步骤三:
①划线接种
②在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进行倒置培养一定时间.
③观察选取在较高浓度下除草剂的培养基中大菌落.
(2)某同学在纯化菌株时,划线接种后一段时间后,平板的第一划线区域长满致密的菌苔,第二划线区域无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接种划线未从第一区域开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以下关于生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色氨酸可在幼嫩的芽、叶或正在发育的种子中转变为吲哚乙酸
B.生长素在成熟组织韧皮部这表现为极性运输
C.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往形态学的下端
D.生长素经合成、运输后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根尖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细胞②中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①图中的DNA:染色体=1:1;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
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①携带遗传信息②能转运氨基酸③能与核糖体结合④能转录产生RNA⑤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⑥具有双螺旋结构.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表中有关人体细胞化合物的各项内容,正确的是(  )
编号化合物实验检测组成单位主要功能
检测试剂颜色反应
脂肪碘液橘黄色脂肪酸储存能量
糖原斐林试剂砖红色葡萄糖提供能量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氨基酸承担生命活动
核酸甲基绿染液绿色核苷酸携带遗传信息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如图为制备抗A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过程①代表逆转录.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④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获得的X具有能大量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