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 |
B.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 |
C. | 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元正常的兴奋性 | |
D. | 内环境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供能,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解答 解:A、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正确;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
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环境中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
细胞器A | 67 | 28 | 微量 |
细胞器B | 59 | 40 | 0 |
细胞器C | 61 | 0 | 39 |
A. | 该细胞可能存在于根尖 | B. | 细胞器C不可能是甲图中的⑧ | ||
C. | 细胞器B可能是甲图中的⑦ | D. | 甲图中的②是细胞器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关系 | |
B. | 乙图所示的两种生物之间的消长离不开信息传递 | |
C. | 丙图所示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是争夺食物 | |
D. | 猞猁和雪兔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使水体酸度大增加,腐蚀桥梁等设备 | |
B. | 磷酸根进入水体形成不溶性磷酸盐,再吸附杂质,日积月累,使河床抬高造成水患 | |
C. | 浮游植物得到养分,大量繁殖,死亡后腐败耗尽水中氧气 | |
D. | 磷酸盐有毒、致癌.不能进入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C阶段结束之后DNA含量才增加一倍 | |
B. | 2~17.3h期间,完成DNA复制 | |
C. | 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2~17.3h期间活动旺盛 | |
D. | 在17.3~19.3h 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离子 | K+ | Na+ | Mg2+ | Ca2+ | NO3- | H2PO3- | SO42- | Zn2+ |
培养液浓(mmol/L) | 1 | 1 | 0.25 | 1 | 2 | 1 | 0.26 | 1 |
A. | Ca2+ | B. | SO42- | C. | Zn2+ | D. | Mg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容器内CO2供应量(ml/h) | 0 | 5 | 10 | 15 | 20 | ||
容器内CO2减少量(ml/h) | 光照强度1Klx | A | 0 | 4.5 | 5.8 | 6.5 | 7.8 |
B | 0 | 0 | 0 | 0 | 0 | ||
光照强度10Klx | A | 0 | 7.4 | 7.5 | 7.6 | 7.6 | |
B | 0 | 4.1 | 8.3 | 12.5 | 16.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 |
B. | 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 |
C. | 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阳光下 | |
D.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