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且伴随着CO2的产生 | |
B. | 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 | |
C. | ③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且伴随着ADP的产生 | |
D. | ④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且必须有O2的参与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
据图可知,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或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解答 解:A、①过程可以不说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反应且伴随着CO2的产生,A正确;
B、②是暗反应阶段,该过程一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B错误;
C、真核细胞的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且必须有氧气参与和ATP的生成,C错误;
D、真核细胞的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且必须有水参与反应,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不同地点植物的分布情况,下表是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的调查,表中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
营养级 | 同化量 | 未被利用量 | 分解者分解量 | 呼吸释放量 |
A | 2.48×1011 | 2.00×109 | 1.20×1010 | 3.60×1010 |
B | 2.40×107 | 6.00×105 | 4.00×105 | 2.30×107 |
C | 7.50×108 | 2.40×107 | 6.00×106 | 7.16×108 |
(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影响a、c处植物分布主要因素分别是 、 。
(2)若要调查b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统计方法可选用 和 。
(3)输入表中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由表中 (填字母)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4)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表格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 |
B. | 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 |
C. | 草履虫有纤毛可以运动 | |
D. | 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 |
B. | 若解离的时间短,则压片后细胞相互重叠的多 | |
C. | 显微镜下应该选择排列疏松且呈长方形的细胞进行观察 | |
D. | 视野中处于某时期的细胞越多,则分裂过程中该时期所占的时间越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云南省毕业生3月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组成的2/3
B. 一个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止一个
C. 抽搐反应是内环境成分稳态失调所引起的
D.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 内环境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云南省高三复习第一次统一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从“群体”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生命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控制有害动物,人们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该技术属于 (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或“机械防治”)。控制虫害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 ,大熊猫种群的K值会变小。 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适度利用生态系统,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和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二诊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通常用层析液分离和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研究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C.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D.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辽宁抚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拟南芥由于植株小、结实多、生命周期短、遗传操作简便,近四十年来由田野里不起眼的小草成为植物研究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如图甲、乙是拟南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Ⅰ~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H2O、CO2消耗的场所分别是 、 。乙图中CO2产生于第 阶段(填图中序号)。
(2)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相比,乙图特有的步骤是 (填序号),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代谢产物是 。
(3)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
①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集中在0.2~0.6μmol•m-2•s-1范围内,在300s时CO2
量达到2.2μmol•m-2•s-1。由此得出,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大约是 μmol CO2•m-2•s-1。
②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 技术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