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占世界9%的耕地上消耗了全世界氮肥的30%以上。随着氮肥用量的持续增加,氮肥的增产效果逐渐下降,而环境污染却日趋加重。下列关于N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中N元素的循环中,N的输出大于输入

B.施加N肥过多,农作物吸收剩余的N肥会渗入到水中,如果到达湖水中会导致水的富营养化

C.N属于大量元素

D.构成植物体的纤维素、ATP、蛋白质、脂质中均含有N元素

D


解析:

农田中果实等人类食用部分中的N元素不能返回农田,因此其输出大于输入,故A项正确;水中N元素过多,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B项正确;N为大量元素,C项正确;纤维素、脂质中的脂肪和固醇等都不含N元素,D项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志鸿优化设计丛书·高中总复习优化训练·生物(综合过关版) 题型:022

阅读下面义高潮写的“环球观察”,并回答问题:

全球变暖的祸首是谁?

  气候学者向近日聚会海牙的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发出警告: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6摄氏度,海平面将升高15至9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其实“狼来了”的惊呼并不是在海牙才喊响,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就响起了这样的呼声。此次来自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聚会海牙,目的就是借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再次找出威胁人类生活甚至生命的“狼”,并设法消灭它。然而大会伊始与会者便感觉到一种无可奈何:尽管人们把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看作是“狼”,但已在1997年就承诺打“狼”的人们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甚至连如何行动都没有一致的办法。

  发达国家以种种借口推卸对造成大气污染的责任,却要求发展中国家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全部排放量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源,然而美国并不急于减少自己的排放量,而是想通过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环保援助的方式来抵消自己的排放量,并要求无限制地利用这种方法调剂排放指标。

  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1/7的欧盟也乐意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式来抵消自己的排放赤字,但欧盟还是提出最多抵消50%的水平;有的发达国家甚至认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因此不必牺牲现有经济利益而减少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还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狼”,真正贻害未来世界的“狠”,是推三阻四不肯为可持续发展、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着想的人。

(1)文中的“狼来了”是指:________。

(2)“温室气体”是指________,“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由于________的燃烧。

(3)“真正贻害未来世界的狼”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等资本主义国家,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愿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由他们的________所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3分)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罗斯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人体细胞控制和调节某种人体蛋白质数量多少的方法。三人荣膺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最初的一些研究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不需要能量。不过,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发现,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一个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们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就像标签一样,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它根据这种标签决定接受并降解这种蛋白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人体细胞能够给无用蛋白质“贴上标签”,然后进行“废物处理”, 使它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在这一过程中不涉及          (      )

A.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    B.蛋白质的水解

C.能量的利用            D.细胞的裂解

(2).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细胞学研究,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叫免疫化学法。如果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下列哪项不可能被标记          (     )

A.糖被      B.离子通道      C.载体      D.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后的最终产物,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有哪些?

                                                                              

(4).请举例说出人体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并指出其发生的场所及所需的降解酶。

                                                                            

(5).通常新合成的蛋白质约30%被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在占世界9%的耕地上消耗了全世界氮肥的30%以上。随着氮肥用量的持续增加,氮肥的增产效果逐渐下降,而环境污染却日趋加重。下列关于N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
    农田生态系统中N元素的循环中,N的输出大于输入
  2. B.
    施加N肥过多,农作物吸收剩余的N肥会渗入到水中,如果到达湖水中会导致水的富营养化
  3. C.
    N属于大量元素
  4. D.
    构成植物体的纤维素、ATP、蛋白质、脂质中均含有N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罗斯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人体细胞控制和调节某种人体蛋白质数量多少的方法。三人荣膺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最初的一些研究发现,蛋白质的降解不需要能量。不过,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却发现,同样的蛋白质在细胞外降解不需要能量,而在细胞内降解却需要能量。这成为困惑科学家很长时间的一个谜。70年代末80年代初,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们终于揭开了这一谜底。

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多肽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就像标签一样,被贴上标签的蛋白质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垃圾处理厂”,它根据这种标签决定接受并降解这种蛋白质。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人体细胞能够给无用蛋白质“贴上标签”,然后进行“废物处理”, 使它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在这一过程中不涉及          (      )

A.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    B.蛋白质的水解

C.能量的利用            D.细胞的裂解

(2).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细胞学研究,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他的同事们发明了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叫免疫化学法。如果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免疫标记,下列哪项不可能被标记         

A.糖被      B.离子通道      C.载体      D.磷脂双分子层

(3).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后的最终产物,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有哪些?

                                                                              

(4).请举例说出人体不需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并指出其发生的场所及所需的降解酶。

                                                                            

(5).通常新合成的蛋白质约30%被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