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已知皮肤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可导致皮肤脱落,且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药物M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免疫水平(持续给药一周后出现显著效应).现提供下列材料,并以皮肤移植为主要实验手段(具体手术方法不要求),来完成对上述结论的验证.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品系甲、品系乙克隆小鼠各若干、药物M制剂适量、注射器、手术器材、生理盐水、饲料等.
步骤:
第一步:取①健康(免疫水平正常)、同龄的、品系甲 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成两组,编号A1、A2
第二步:给A1、A2组小鼠背部分别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正常饲养,并②记录至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结果分别记为T1、T2
第三步:A1组小鼠继续正常饲养,A2组小鼠③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其他条件同A1组;
第四步:一周后,给A1、A2组小鼠④再次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并按第二步的方法测得相应指标,结果分别记为T3、T4
(1)完善实验步骤:健康(免疫水平正常)、同龄的、品系甲;②记录至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③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④再次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
(2)设计A1组主要是为了验证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3)若T4>T2或T4>T1,则药物M能将二次免疫的水平降低至低于初次免疫的水平.
(4)若(3)成立,则在第四步后取A1、A2组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并计数,发现存在较大差异的是T淋巴细胞 细胞.

分析 分析实验目的可知,实验需要验证“药物M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免疫水平”,因此实验至少需要设置两组实验,一组为空白对照,一组使用药物M为实验组;又根据题意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因此实验中应在二次免疫过程中使用药物M.

解答 解:(1)①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使用药物M,并且需要在二次免疫过程中使用观察效果,因此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则实验需要取健康(免疫水平正常)、同龄的、品系甲小鼠若干,随机、均等地分成两组,编号A1、A2
②给A1、A2组小鼠背部分别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正常饲养,并记录至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结果分别记为T1、T2
③A1组小鼠继续正常饲养,A2组小鼠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其他条件同A1组;
④一周后,给A1、A2组小鼠再次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并按第二步的方法测得相应指标,结果分别记为T3、T4
(2)设计A1组主要是为了验证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3)由于初次免疫时,两组实验操作相同,因此T1=T2,由于A1组未处理,并且二次免疫更快更强,因此T3<T1;而“药物M能有效降低个体的免疫水平”,因此A2组实验中皮肤移植后脱落的时间应延长,即若 T4>T2或T4>T1,则药物M能将二次免疫的水平降低至低于初次免疫的水平.
(4)在皮肤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时进行的免疫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T淋巴细胞起作用,因此若(3)成立,则在第四步后取A1、A2组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并计数,发现存在较大差异的是T淋巴细胞,即A2组小鼠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少.
故答案为:
(1)①健康(免疫水平正常)、同龄的、品系甲     ②记录至皮肤脱落的时间,求平均值     ③每天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药物M制剂     ④再次移植取自于品系乙小鼠的皮肤
(2)验证正常情况下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加迅速、强烈
(3)T4>T2或T4>T1
(4)T淋巴细胞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以及相关实验设计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对实验进行补充,在设计实验时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此图实线部分表示的规律是克里克提出来的,称为中心法则.
(2)图中d过程是逆转录,此过程要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3)c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b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4)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只有a、b、c(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图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其中一条染色体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
A.缺失B.易位C.倒位D.重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氨基、D表示羧基.
(2)图中表示肽键的有(填字母)B、C、E;
(3)由一条肽链构成的某一化合物水解过程中得到了甲、乙两种化合物,甲的名称是:三肽;乙的名称是二肽.
(4)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个氨基酸,共有4条肽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至少含有的羧基数分别是57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2n),野生型为红花,突变型为白花.研究人员围绕花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花色控制基因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1)在甲地的种群中,该植物出现一株白花突变.将该白花植株与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表现型是红花植株,子二代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比为3:1,说明红花和白花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完全显性.
(2)在乙地的种群中,该植物也出现了一株白花突变且和甲地的白花突变同为隐性突变.为确定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是否由相同的等位基因控制,可将甲、乙两地的白花突变型植株(纯合子)杂交,当子一代表现型是红花植株,可确定两地的白花突变由不同的等位基因控制;若子二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植株:白花植株=9:7或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时,可确定白花突变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变异)
(3)缺体(2n-1)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人工构建该种植物的缺体系(红花)应有n种缺体.若白花由一对隐性突变基因控制,将白花突变植株与该种植物缺体系中的全部缺体分别杂交,留种并单独种植,当子代出现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植株:白花植株=1:1时,可将白花突变基因定位于该缺体所缺少的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哪些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  )
①属于单糖且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的糖类;
②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糖类;
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果糖、核糖、糖原B.麦芽糖、脱氧核糖、淀粉
C.麦芽糖、核糖、糖原D.葡萄糖、核糖、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环状多肽由23个氨基酸形成,其中含有5个谷氨酸(R基为一CH2-CH2-COOH),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多肽有23个肽键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
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D.最多有20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来自食物中的糖原在内环境中被分解为单糖后,在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
B.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皮下血流量增加,将体内热量更多的带向体表,以维持体温
C.剧烈运动时大量流汗,需及时补充清水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
D.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调节,与细胞呼吸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下列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有关三种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
B.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C.三种化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的游离氨基、羧基数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