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已知K+有增强植物体对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为探究无土栽培油菜的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和最适温度,某同学在温室中做了以下5组实验,除表格所给条件外,其他条件均适宜.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
实验处理K+浓度/mmol.L-135888
 温度/℃2828282522
实验结果光合速率/
MgCO2.mol-2.h-1
11.513.315.820.217.8
(注:每组实验均重复10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油菜植株的生长状况等(写出3个).
(2)最适浓度的K+,可以增强植物体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不能为什么?由实验数据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故无法判断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能为什么?由于实验数据过少,只能确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22~28℃之间,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

分析 本试验的自变量为K+浓度和温度,其他所有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由实验组一、二、三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由实验组三、四、五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

解答 解:(1)由于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油菜植株的生长状况等都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这些因素都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K+有增强植物体对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从而提高光合速率.
(3)由实验数据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没有达到峰值,故无法判断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只能确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22~28℃之间,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
故答案为:
(1)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油菜植株的生长状况等(写出三个即可)
(2)增强植物体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       减少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
(3)不能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故无法判断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
(4)不能       由于实验数据过少,只能确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22~28℃之间,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考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下列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经高温煮沸冷却后的豆浆;乙试管: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溶液;丙试管:蛋清和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能将蛋白质水解).则上述三个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都有紫色反应的是(  )
A.乙、丙B.甲、丙C.甲、乙、丙D.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涂片后,若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口腔上皮细胞的DNA和RNA进行染色,首先需要盐酸进行处理涂片,下列不属于盐酸作用的是(  )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B.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C.将DNA与蛋白质分离D.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摄取和处理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能识别各种抗原
C.清除外来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清除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
D.先天胸腺发育不良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影响全部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如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从遗传变异类型上讲属于基因突变.
(2)图中②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扳,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遗传学上称为转录.
(3)图中③过程称为翻译,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谷氨酸;氨基酸乙是缬氨酸.
(5)人的血红蛋白是由4条多肽链574个氨基酸构成,在完成③过程时,至少脱去570个水分子.
(6)该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假定某地区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7%,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将三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收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三株幼苗进行处理,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结果(如下表).请仔细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小麦幼苗处理方式处理后吸水量变化吸收K量变化
a-不变不变
b注射呼吸抑制剂不变减少
c培养液中增加K肥减少几乎不变
(1)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比细胞外k离子浓度多,b幼苗吸收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K+需要能量,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此时,b幼苗根细胞吸收Mg2+量减少(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2)c幼苗吸收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有限,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培养液中增加K肥后使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A.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B.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D.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B.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来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农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染色体、纺缍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纺缍体、核仁、细胞壁 D.纺缍体、细胞壁、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