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B.线粒体不参与卵原细胞转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C.生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激素中都不含核糖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

分析 1、核糖体:无膜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线粒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
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4、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能遗传物质.

解答 解:A、细菌细胞中含有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A错误;
B、卵原细胞转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
C、生物体内的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含有核糖,C错误;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该细胞含有控制叶绿体合成的相关基因,因此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酶的概念、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酶的概念,掌握酶的化学本质;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单位:J/(m2•d)),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引入某种群后一定时间内λ值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太阳光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生理过程)输入该生态系统的,其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4%.
(2)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组成结构)和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3)由图乙可知外来种群引入该草原后的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
(4)科学工作者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旱的基因,并用于农作物的改良,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5)与热带雨林相比,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
(6)草原上的青草返青时,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图1表示一个种群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图2是该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①代表流入该种群的能量,③代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
B.图1中,⑥和⑦的能量代表该种群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散失的能量
C.图2中,d点相对于c点种群密度上升,e点种群密度一定大于c点
D.图2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点和d点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在酵母菌细胞中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传递最完整的途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⑤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结果如图,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产生乙烯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测定时间在T1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D.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山东省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山东模拟)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任取一对黄色短尾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黄色短尾亲本能产生4种正常配子

B.F1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共有4种

C.表现型为黄色短尾的小鼠的基因型只有1种

D.若让F1中的灰色短尾雌雄鼠自由交配,则F2中灰色短尾鼠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突触的前膜面积一般比后膜发达
B.神经元内的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
C.完成反射的反射弧至少要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构成
D.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需采取高压蒸汽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填“无机碳”或“有机碳”).在提供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炭疽杆菌生长对pH、氧气以及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鹰潭市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余江县校级期中)如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2天开始

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18天开始

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其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D.浆细胞都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